牡丹江日报讯 聚焦今春我市抢抓“龙江丝路带”机遇加快推进境内外园区建设
我市是全省东出日本海、南下图们江的重要通道。如果把这座城市比作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一把“扇柄”,由我市企业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犹太州等地投资兴建的7个境外园区,就构成了“扇面”,成为助力牡丹江乃至全省经济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2015年春,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全面展开,我市7个境外园区、7个境内园区着力互动共谋发展,在中俄两国深化友好合作的时代背景下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依托各自优势实现错位经营
从我市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看,牡丹江的7个境内园区、7个境外园区均位于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产业优势明显,经营规模较大,发展态势良好。
跨出国门向北看,由海林市“耐力木业”和全省知名木材加工企业“新春木业”、“三峡木业”共同投资,在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兴建的龙跃林业经贸区,年回运木材100万立方米左右,建成了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导、以林业工业产业集群为核心的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型合作区,成为中俄两国森林资源合作开发利用的龙头企业之一。
由东宁吉信集团与浙江企业共同创办的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规划占地面积228万平方米,重点发展轻工、机电、木业、制鞋、服装、家居、建材、食品等产业,在全国首创了境内半成品出口—低关税报关—境外组装的“吉信模式”,被国家领导人赞誉为“中俄特别是远东地区合作典范”、“国内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理想平台”。
由东宁华信集团创办的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合作区,拥有耕地75万亩,有9个农场14个种植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生猪养殖技术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居领先位置,是中俄两国农业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中俄两国农业合作的新典范”。
从全省、全国范围看,牡丹江对俄园区合作位于领先位置。“目前中国企业建成的国家级境外园区共有12个,牡丹江有3个;全省企业创办的境外园区有15个,牡丹江有7个,约占全省境外园区总数的一半。”相关人士认为,当前我市应该紧紧抓住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引导境内、境外园区紧密互动,加快项目建设,为推动牡丹江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