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面临项目分布广、资金需求大、建设任务重的城建年度特征,哈尔滨强化项目统筹管理和行业监管,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企业平台的多渠道融资作用,集中实施道路交通、源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城建重点工程。截至目前,哈尔滨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及3号线全部开工建设,7项棚改配套道路全部竣工通车,8座人行过街天桥全部投入使用,去年受灾的6800户损毁房屋全部得以重建……冰城交通承载能力提高了,哈尔滨欧陆风情更加突出,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路桥大项目强壮交通筋骨
滨北公铁两用桥、哈佳铁路、哈齐客专、哈牡客专、哈站区域综合改造……今年,着眼于构建辐射全省、联动城乡的大交通格局,一系列重要的铁路建设项目陆续在哈落地实施。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一起构成东北地区快速客运网络,提高东北地区“三纵四横”铁路网客货运系统能力,推进中俄经贸联系。
今年,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及3号线陆续启动建设,项目布局覆盖城市核心区域和主干道路。哈尔滨地铁集团党群部部长张薇告诉记者:“几项工程同时开工,同时建设,让哈尔滨十字加环线的轨道交通网络不再遥远。届时,冰城市民的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提前启动分流道路建设,是地铁工程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也是确保全市交通组织的前提保障。为此,结合地铁建设时序安排,哈市实施了建文街拓宽、南马路、一面街打通拓宽等分流道路建设。此外,为今后火车站区域及霁虹桥改造打通一条南北大通道,哈市还启动实施了一面街地道桥改造工程。
为方便百姓出行,哈市今年共实施了7项棚改配套道路工程。在道里区利民头道街沿线,有郁金台小区、电炉小区等多个大型小区,仅郁金台小区就有业主近千户。这里道路比较狭窄、路面质量差,交通不畅,乱停乱放现象严重,高峰期间车辆拥堵严重。通过棚改配套道路改造,该路段不仅全面提升了道路承载力,还完善了区域路网,郁金台小区居民朱岩表示:“以前一下雨,路面高低不平,开车总刮底盘,回家都得绕道进车库。现在不必再担忧了。”
为产业发展夯基铺路
今年,哈市加快实施产业园区配套路网建设,在“大松北”、“大哈东”、香坊供销商贸物流园区、华南城、东北林大科技园区等处实施了47项配套道路工程,为产业项目尽快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位于哈市道外区团结镇的华南城项目,是哈市重要的招商引资项目。这里原本没有路,为了保证项目如期开业,近年哈市在其周边建设了华南一路、华南二路、华南三路、华南中路延伸段、华南四路及晶城四路等8条道路。这些道路不仅让华南城受益,也有效盘活了周边土地资源,推动了国家级小城镇团结镇的建设。前不久,哈尔滨华南城香港皮草城正式投用,哈尔滨华南城副总经理许洪霞告诉记者:“十分感谢各级政府部门对我们的支持,尤其是园区内的路,修的这么快,这么好。”
林大科技园项目是我省与国家教育部联建的重点项目,计划配套建设7条道路。为了
尽快完成拆迁任务,给道路建设抢出宝贵时间,哈市南岗区政府于4月19日成立了征拆指挥部,与哈市道路建设总指挥部联动,抽调行政执法局、建设局、革新街道办事处、文化街道办事处等党员干部,迅速深入现场,由社区干部配合,分成4个工作小组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9月末就实现了净地。
民生城建普惠百姓
从城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到农村泥草房改造,从老旧住宅到人行天桥建设,今年实施的一批惠民城建项目,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承载能力,也让百姓的生活更舒心。
住在老年大学附近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去老年大学参加文化活动,但是过马路是个大问题。“来回车多,周围住家和单位还多,人员密集,门口就一条斑马线,岁数大了还不敢快走,穿行太不方便。天桥修好了,可解决不少事儿。”李先生说。今年建设的8座人行过街天桥为周边大、中、小学生过街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也提高了车辆通行速度。
不花一分钱,原有的破旧楼体华丽转身成了欧式风格建筑,室内温度提高3~5摄氏度,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今年我们家的楼体进行了改造,楼变新变漂亮了,冬天室温也升上来了。”住在哈市和兴路附近的陈女士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截至目前,哈市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建筑530余栋,惠及百姓约4万户。改造后的既有建筑将达到节能50%设计标准和供热计量功能,在标准状态下,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过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4.3万吨。
今年,哈市还针对居民要求最迫切、反映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屋面漏雨、墙体透寒、上下水堵塞”等三大类问题,改造老旧住宅798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2万户;通过政策扶持与资金补贴相结合,大力推进泥草房改造攻坚,实施双城周家镇、呼兰双井镇等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146个,拆除农村泥草房4.97万户、拆除面积248.5万平方米,新建农房4.12万户、面积267.8万平方米,去年受灾的6800户损毁房屋全部得以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