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疊加階段,我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全國重要的能源大省,與全國相比工業經濟形勢相對嚴峻。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這一挑戰,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等重大問題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圍繞省委、省政府實施“五大規劃”和發展“十大重點產業”等戰略,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把“穩增長”的重點集中到“穩工業”上來,在狠抓政策落實、優化結構調整、促進科技創新上尋求突破,推動龍江工業經濟加快實現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發展。
一、以“穩增長”政策為抓手,夯實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發展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有效實施一些兼顧當前和長遠的政策措施,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用總書記講話精神指導工作實踐,我們深切感受到,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首要任務是穩定當前經濟增長,有效抓手是落實好“穩增長”政策。實踐中,我省先后出台了工業“穩增長17條”、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經濟穩增長65條等系列政策,為近年來工業經濟“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們將總結運用好在政策措施落實方面已取得的經驗,用活、用好國家和省系列政策,穩存量找增量,通過政策驅動較快產生積極效果,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夯實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一是用好開拓市場政策“穩增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一論斷,就是明確市場要做“有效市場”、政府要做“有為政府”。我省工業經濟“穩增長”,政府部門最基礎的工作就是要勇於面對困境主動作為,盯住市場、圍繞市場做好文章、尋求突破。我們將搶抓國家和省推進交通、水利、棚戶區改造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機遇,特別是充分釋放我省今明兩年計劃投資3000多億元的政策紅利,引導企業跟蹤掌握水利、鐵路、農機、保障房、棚戶區改造等省內外重點工程、項目需求信息,組織協調相關企業做好對接工作,幫助企業爭取訂單、開拓市場﹔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展銷洽談會,面向目標市場定向營銷﹔爭取央企加大龍江採購比重,優先採購本地企業的產品、服務和設備,帶動工業領域相關產業和企業加快發展,拉動經濟穩定增長。
二是用好財政金融政策“穩增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堅持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向社會釋放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堅定信號”。實踐証明,積極的財政金融政策,對幫助企業堅定信心、培育市場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我們將認真落實好國家和省含金量較高的財政金融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對東北地區工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用足、用好國家“加大對東北地區支小再貸款支持力度”、“鼓勵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探索支持東北振興的有效模式”、“優先支持東北地區符合條件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統籌研究設立東北振興產業投資基金”等政策,把政策紅利轉化成“穩增長”的動力。發揮我省“穩增長65條”中支持企業融資等政策引導作用,強化政銀企合作,發揮助保金貸款、發行企業集合票據等金融工具作用,推進間接融資和市場化直接融資,引導金融機構支持項目建設、企業發展﹔及時兌現落實增加生產、新增規模以上企業、招商引資、網絡銷售平台獎勵和中小企業集合債集合票據等補貼、流動資金貸款貼息等政策性資金,讓企業吃上政策“定心丸”。強化縣域經濟發展考評獎勵資金和支持縣域重點工業園區發展資金的激勵作用,引導縣域發展建園區、上項目、興產業,打造助推龍江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和新的動力源。
三是用好扶持企業政策“穩增長”。習近平總書記勉勵企業時強調:“不斷做大做強,促進聯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為國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更大作用。”企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主體。我省工業經濟“穩增長”,做大做強企業是關鍵,企業興則市場旺、經濟強。我們將圍繞用好扶持企業發展政策,拓展延伸“服務鏈”,堅持“月調度”制度,對200戶重點企業實行台賬式管理,開通運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直通服務熱線”,及時發布政策信息、市場信息和投資計劃,幫助工業企業協調解決各類具體問題﹔著力打通“要素鏈”,利用要素保障“直通車”網絡服務平台,加強煤、油、汽、電、運等生產要素供需監測,組織實施大用戶直供電政策,支持企業加快發展,推動項目盡早落地﹔加快構建企業“成長鏈”,抓住國家近期振興東北35條和我省穩增長65條措施中扶持企業的政策機遇,推動我省爭創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改革試點,帶動壯大一批民營企業集團﹔抓住國家“支持中央企業與地方共建產業園區”有利契機,鼓勵地方企業與中石化、中海油、中國兵裝、中船重工、中煤等央企加強合作,爭取增加在我省的投資,鼓勵地方企業參與合作,培育配套體系﹔深入實施中小微企業成長工程,推動小企業變大、大企業變強,做到“園中有業、業中有量、量中有牌”,使其成為激活存量、做大增量的有生力量。
二、以“結構調整”為路徑,增強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后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根本途徑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深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工業是支撐我省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而全省與資源、能源相關的工業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78%左右,能源工業佔比過大成為我省工業的“典型特征”。用總書記講話精神指導工作實踐,我們深切感受到,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效路徑就是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改變能源工業佔比過大的現狀,積極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實踐中,我們堅持以“調結構”為主線,大力實施項目建設三年攻堅戰、“雙百工程”重點項目和產業鏈項目,為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們將准確把握具有龍江特色的產業發展路徑,選准切入點和突破口,繼續推進新一輪工業項目建設,切實提高工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一是圍繞“調結構”進一步推進工業項目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業化很重要,我們這麼一個大國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推動龍江加快由資源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並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產業項目是“原動力”。按照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做出的關於“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今天的項目層次和質量決定著明天的發展方式”這一科學判斷,我們將加快重點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促調整、助升級。著力推進643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和“雙百工程”重點項目,強化督導跟蹤,幫助協調解決今年投產項目面臨的各種生產經營問題,推動落地項目早開工、開工項目快建設、建成項目早投產。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與央企合作的指示,跟蹤、梳理和落實國資委央企對接項目、全國工商聯合資合作項目、中俄博覽會簽約項目,篩選石化煤化、石墨、衛星應用、燃氣輪機等19個優先重點推進項目,明確與中石油、中航工業、航天科技、中鐵等央企集團爭取合作的方案和路線圖,與在我省的央企共同努力,爭取總部對資金、項目、市場份額等合作盡量延伸放在地方,推動有合作意向的項目早落地、早建設,盡快形成生產能力。
二是圍繞“調結構”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好好總結經驗,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進一步發展”。龍江作為昔日的共和國“工業驕子”,扭轉當前“資源優勢利用不到位、原字頭老字號產品居多、牽動力強的大項目較少”等被動局面,推動工業經濟“穩增長”,必須堅持抓當前與謀長遠相結合,利用好關於“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等政策“及時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傳統優勢產業方面,我們將著眼盤活存量,重點實施品牌項目牽動工程,引入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在龍江布局生產基地,吃干榨淨全產業鏈,盡快將其打造成第一大支柱產業﹔支持年產8萬輛沃爾沃汽車大慶整車制造項目盡快實現量產,推進飛機制造產業步入快速發展期,確保齊軌公司重載鐵路貨車研發制造領先國際水平。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我們將以航空、衛星應用、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等裝備為重點,加快推進中船重工中小型燃氣輪機產業園建設,爭取重型燃氣輪機產業在我省布局,大力發展國家支持鼓勵的機器人、“雲計算”等產業,扶持發展信息消費智能產品和示范項目,為工業經濟“穩增長”積蓄后勁。
三是圍繞“調結構”進一步推進產業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地方的發展,關鍵在於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發達地區抓發展,更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好特色文章”。推動龍江工業經濟“穩增長”,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高度統一,根據產業基礎上下延伸產業鏈,增加適合在龍江發展的工業產業項目。我們將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突出產業鏈發展這一特色,認真梳理工業存量,重視在我省已有和生成的上游工業產品、基礎工業產品,並順藤摸瓜,狠抓現在有可能生成工業產業鏈和由礦產資源帶動的產業鏈﹔對已經推出的中小型燃氣輪機、雲計算等3批、30個產業鏈,建立協調推進機制,整合推進力量,開展宣傳推介,組織洽談對接,落實龍頭與配套項目建設主體,延伸配套產業鏈,開發更多的高附加值產品﹔謀劃推出第4批及其它批次的產業鏈項目,引導和推動產業鏈向產業集群方向發展,加快培育和打造新的工業增長點。
三、以“科技創新”為依托,提升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工業核心競爭力。”用總書記講話精神指導工作實踐,我們深切感受到,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根本出路在於推動工業創新,搶佔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實踐中,我們把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擺上重要位置,實施重點領域首台(套)產品認定和扶持辦法,創新開展“企業院校行”活動,近10年來有45項產品的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430項填補了國內空白。我們將繼續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引領作用,注重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品牌創新,推動工業經濟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增強工業經濟核心競爭力。
一是圍繞產業鏈延伸推進重點領域產品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准確把握重點領域科技發展的戰略機遇,選准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龍江工業走科技創新之路,必須突出重點,盯住優勢和特色集中突破。我們將繼續圍繞全省十大重點產業,緊跟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趨勢,發揮好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院所的技術成果優勢,以重點產業鏈謀劃為牽動,建立健全按產業發展重大需求部署創新鏈的科研運行機制和政策導向,特別是抓住國家“在東北地區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技術裝備首台(套)示范項目”機遇,完善重點裝備首台(套)政策,優選機器人、燃氣輪機、石墨新材料、農機裝備制造等領域,理清主導企業、主導產品和主導技術,對加快創新成果轉化給予政策扶持,填補產業鏈缺失環節,促進產品價值由低端向高端延伸,向創新要市場、要效益、要發展。
二是圍繞完善協同服務體系推進重點技術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個系統工程”。龍江工業走科技創新之路,必須以企業為主體,構建政府搭台、大學和院所創新、企業轉化的“三位一體”螺旋上升架構,加快出成果、促轉化,形成產業化。我們將實施創新驅動型企業培育計劃,用好國家“在東北地區率先啟動創新企業百強試點”政策,大力培育創新型初創企業、成長型企業和成熟型領軍企業,完善產業供需和協作鏈條,打造龍江創新型企業集群。發揮全省145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8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6個“校研企合作委員會”服務平台的牽動作用,以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為目標,引導企業、高校和科研單位採取多種合作形式共建研發機構和技術聯盟、聯合開發項目、增加知識產權積累、共同培養專業技術和創新型高技能人才,拓寬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市場空間,力爭5年內全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突破500家,帶動形成比較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
三是圍繞質量建設推進重點品牌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龍江工業走科技創新之路,必須加強工業產品質量建設,培育和打造富於科技內涵的名品品牌。我們將深入落實好工信部“工業質量品牌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宣傳推廣先進管理方法與管理經驗,開展品牌培育試點、質量標杆、品牌競爭力評價、質量承諾和產品質量認証等活動,以伊春綠色食品區域品牌為帶動,重視和培育綠色食品品牌,向打造全國的“綠色食品品牌之都”進軍﹔推廣卓越績效模式、六西格瑪等質量管理經驗,支持發電設備、飛機、發動機、乳制品等產品提高科技含量和實物質量,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龍江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