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切换
新闻
“四大”造就的中国大粮仓—聚焦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
2014
10/19
16:27

 金秋十月,黑土地上一片丰收的景象。记者深入黑龙江田间地头,走进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切身感受以“大农机、大科技、大水利、大合作”为特征的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

“大农机”支撑“中国大粮仓”

在黑龙江垦区友谊农场第5管理区,一台庞然大物正穿梭玉米田里,机后吐出已粉碎的玉米秸秆,玉米粒则储存在机舱里。不到20分钟,一辆载重7吨的大卡车就装满了玉米。

司机李财告诉记者,这台约翰迪尔S670联合收割机集合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收获机械科技,每小时作业面积近40亩。记者在驾驶舱看到,玉米的水分、产量、收获面积在显示屏上实时更新。

类似的大型农机,在黑龙江垦区每个农场都可以看到。以往数万农工同时下田作业,“大弯腰、小镰刀”的景象在黑龙江成为历史,春种秋收时节农田“只见农机不见人”。

在黑龙江垦区友谊二九一农场第四管理区记者看到,一台大型农机正在深松整地,作业深度达到35厘米。“大农机的优势就是深翻土地,这样既可以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又可以防止土壤板结,粮食亩产能增加100多斤。”二九一农场第四管理区主任李宝民说。

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忠林说,2008年以来全省农机投入377.1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到2008年投入总和的1.39倍,全省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848.7万千瓦,田间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3%。

“大科技”深挖粮食增产潜力

俗话说:“育秧是基础,好秧半年粮”。黑龙江桦川县世平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平告诉记者,他的4800亩水稻全部靠智能催芽大棚育秧,积温增加了,播种的都是壮苗。

近年来黑龙江新建设84.6万栋育秧大棚和1023个智能化浸种车间。“通过推进水稻智能化催芽、标准化、规模化育苗,改变了过去水稻催芽 大缸泡 、 炕头烙 的传统低水平落后局面,实现了提早扣棚、智能催芽、培育壮秧,为粮食增产打下基础。”黑龙江省农委种植业处副处长修国辉说。

在黑龙江省富锦市水稻智能化生产示范园区,科技带来的效益更加显著。走进该园区的农业信息监测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着气温、湿度、气压等信息,“以云数据为平台,我们实现了对农田作物长势、养分诊断、灾害(旱情、主要病害等)预警监测与评估,定期向种植户发布农情信息,以便农户及时采取措施。”该园区技术员张国勤说。

来自黑龙江省农委的统计显示,黑龙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5%,目前,黑龙江五大粮食作物模式化栽培面积达到1.75亿亩,比2008年增加1亿亩。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带来亩均增产4%以上,增产粮食近50亿斤。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