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切换
新闻
黑龙江稳守生态"底牌" 绿色食品产业逆势起
2014
07/03
22:15

 去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黑龙江在石油、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下滑、大小兴安岭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经济转型面临困局的情况下,坚持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依托丰富的农林牧渔上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加快产业链生成建设,使绿色食品产业逆势而起,开辟了农民就近就业和生态环保型的农区城镇化建设新路。

“龙江绿”风起帆悬

据黑龙江省发改委发布的报告,该省2013年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长19.9%,今年一季度增长22%,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3个和18个百分点,甚至超过了一直在全省占重要位置的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业,成为除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外的全省第二大工业。

“食品工业近年均以两位数速度增长,在结构调整中的优势已经显现。这既是地方政府多年努力推动的结果,也说明市场对这个行业的选择。”黑龙江省省长陆昊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黑龙江省省委书记、省长分别挂帅南下售“绿”,先后到浙江、上海、香港、广东等地推介绿色食品。仅4天的上海展销会就有近5万市民观展选购,大米等绿色食品受到当地消费者欢迎。今年2月25日,黑龙江省绿色产品全国首家旗舰店在香港北角开业,大米、木耳、蘑菇、蔬菜汁挂面等240余种绿色食品进店销售。目前,经过黑龙江省检验检疫局检测合格销往香港的绿色食品达763个品种。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政府相继出台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纲要、市场推广方案,以及推动原料安全生产、扶持企业品牌壮大、建立市场营销体系等一系列发展规划,决定每年拿出约10亿元资金,专项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其中包括支持企业通过旗舰店、连锁店、主流超市、电商网络等渠道覆盖全国营销网络,逐步解决“种强销弱”问题。

生态是最大“底牌”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根本是守住生态这张“底牌”。生态是黑龙江的最大优势,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源源不断制造出绿色健康食品,才能让美丽与发展双赢。

黑龙江拥有两亿多亩耕地,粮食总产相当于全国的十分之一,而且仍在增加。为稳定粮食产能,该省抓住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契机,依靠大水利、大科技、大农机,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努力摆脱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4月1日,随着大小兴安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其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这将进一步稳定黑龙江的粮食产能。

林上虽然停伐了,但野生蓝莓、木耳等林下山特产品却越来越多,林菌、林果、林药等林下经济陆续壮大。不久前出台的《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显示,去年全省林下经济产值达到1400亿元。

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说,寒地黑土的原生态既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也是一代又一代龙江人保护传承下来的,这里土壤、水和大气等生态状况良好,疫病发生率低,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具有明显优势,去年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已达7000万亩;目前全省已采取严格措施抓源头保护农业生态,恢复提升地力,抓监管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并将这些工作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努力建设全国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和绿色优质安全“大厨房”。

绿色经济为农区城镇化探路

齐齐哈尔粮食总产占黑龙江省的四分之一。齐齐哈尔市市委书记韩冬炎说,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绝不仅仅是种和卖的关系,而是要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壮大龙头企业群体,提高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促使更多农民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促进农民本地就业,就地城镇化。

由于瞄准了绿色食品产业带动农区城镇化的方向,黑龙江一些全国产粮大县正向食品工业强县迈进。位于松嫩平原腹地的肇州县杏山工业园区,两年入驻江苏雨润、山东六和、长春皓月等项目55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70亿元,将拉动全县工业经济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肇州县委书记王兴柱说。

记者在绥化市青冈县祯祥镇看到,300多户农民住进了楼房。全镇依托农民合作社,使65%的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昊方集团黏玉米速冻加工项目为带动、另外两家养猪和提纯酒精企业参与的上下游吃配的循环发展局面,解决了1200多名农民就业问题。镇里多方筹资整合到城镇化项目中,使农民购房成本每平方米不足1400元,还建起公园、道路、排污等公益设施。

据黑龙江省政府研究室的一份调研报告,当前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3∶1左右,发展中国家为1∶1,我国约为0.77∶1。“这是黑龙江省布局结构调整,将农业和食品工业捆绑发展的好机会。”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专家宋魁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