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园区建设的基本设想
作为“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的一个新尝试,伊春—绥芬河木材储备加工物流园区的建设没有任何先期的经验可供参考和借鉴。自作出建设决定以来,两地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直在对建设方案进行缜密研究,并伴随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在顶层设计中持续论证、理性调整。目前,两地就推进园区建设提出“转移、建设、发展、保障、共赢”五个层面的基本设想。
转移是园区建设的前提。计划将生产要素分三批有序转移:第一批主要是高级技术团队和企业管理团队,通过转移,组成机构、完善规划、协调推进;第二批主要是龙头企业闲置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人,以及先期分散突围到绥芬河的伊春籍林产加工企业,通过转移,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和吸附效应;第三批将成建制地转移生产设备和技术工人,通过转移,推动企业的兼并重组,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在主体生产要素转移的同时,伊春将积极引导和支持部分优质企业保留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开展产品和技术研发,保证对库存资源的高效利用,并提高生产线的产出价值。最终目的是将伊春培育成林产工业产品和生产技术的研发中心,并在园区进行孵化转产,实现由产品输出向核心技术输出的转变。
建设是园区发展的基础。在转移的同时,按照“产城一体化、加工为主导、服务业为支撑”的建设方向,计划利用3年时间分三期建设五个版块,即中俄宽轨铁路运输区(货场)、木材储备区、木材加工区、物流商贸区和生活服务区。铁路运输区由北京佳龙集团重点建设500万吨换装能力的宽标轨铁路专用线。木材加工区由光明、友春等龙头企业重点建设家具、地板、集成材、指接板加工基地。木材储备区重点建设封闭式仓库、露天堆场和集中烘干区。物流商贸区重点建设产品展示厅、装运货站以及商务洽谈、法律咨询、报关检验综合体。生活服务区重点建设员工公寓、幼儿园、社区医院和物业服务体系。
发展是园区建设的核心。一是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引导上下游产业按照科学的产业链条集群配套发展,推动以剩余材料和废弃物为原料的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建立大循环的内部经济生态体系,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二是将实体营销和电子商务营销结合起来,建立网上展示和销售电子平台。三是培育传统与新兴媒介优势互补的品牌宣传载体,植入品牌文化,塑造园区品牌。四是组织伊春的高级技术工人开展技术培训,为绥芬河的产业发展培育本土人力资源。
保障是园区建设的两翼。一是原材料供应保障。由国家层面与俄方签订长期的原木进口协议,并同步拓展原材料进口渠道。二是原材料进口安全保障。严把木材检疫消毒关,做好生物防疫,避免生物入侵,保证生态安全。三是产品质量保障。对照外贸要求,按照国际标准生产,保证产品向欧盟等地区的顺利出口。四是对园区企业的服务保障。制定负面清单,推行“一张表问卷式”“一站式”“保姆式”等服务方式,打造零障碍的优质服务环境。
共赢是园区建设的目的。伊春和绥芬河打破市域壁垒,摒弃本位主义,通过共同建设园区,伊春把最好的生产要素投放到绥芬河,绥芬河更是为产业的承接发展提供一切有利条件。这种联姻式发展将为区域经济刻画雏形,也将为两市在更多领域和更大程度上的合作发展,以及吸引更多地市形成黑龙江东部区域经济组合体打下基础。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两地将坚持“去行政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股份制企业,做到重大事项共同协商、利益分配科学规范,努力在产业互补发展、地方经济实力提升、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上实现共赢,进而推动黑龙江由林业大省向林产工业强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