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牡丹江市上下深入贯彻市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积极化解国际经济低速回升、国内经济结构加速调整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全市经济逐步走出首月低谷,趋稳向好,但仍呈低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市GDP实现235.8亿元,同比增长5.2%,扣除绥芬河完成203.7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3.5亿元,同比增长9.4%,扣除绥芬河实现42.7亿元,同比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亿元,同比下降1.4%,扣除绥芬河完成16.7亿元,同比下降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8.3亿元,同比增长12.8%,扣除绥芬河实现104.1亿元,同比增长12.8%;进出口总额实现16.2亿美元,同比下降36.6%;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9.6亿元,同比下降6%,扣除绥芬河完成37.2亿元,同比下降5.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6.5亿元,同比增长1.1%,扣除绥芬河完成25.1亿元,同比增长2%。
二、运行特点
1、农业生产稳步推进。目前,备春耕资金、种子、化肥已全部筹备到位,下摆快于去年;一季度,全市畜牧业实现5.7亿元,同比增长9.6%,增长较快,带动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4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平稳增长。
2、工业经济缓步走高。一季度,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02.9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3.4亿元,同比增长9.4。从区域看,县域工业增势迅猛,一季度,五县市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4.5亿元,同比增长1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1个百分点;受首控、北方水泥等骨干重点企业停产减产影响,一季度,市区仅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8.1亿元,同比下降19.3%。非公经济增长较快,一季度,非公经实现增加值37.4亿元,同比增长14.6%,比全市平均增速高5.2个百分点。支柱产业带动力强。一季度全市林木、食品、石化等八个支柱产业合计实现产值130.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0.1%,同比增长9.6%,对工业的贡献率为89.8%;具有原材料优势的食品工业、林木工业和能源工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0.6%、64.4%和16%。
3、第三产业低速发展。一季度,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4.5亿元,同比增长2.1%,呈低速发展的态势,旅游、物流、金融等行业发展平稳,是拉动三产增长的重要动力。1-3月份,接待旅游人数达177.9万人,同比增长21.9%;旅游业总收入达12.1亿元,同比增长22.2%。物流业相对平稳,1-3月份,预计公路客运量同比增长2%左右(同期增长4.9%),预计公路货运量同比增长3%左右(同期增长7.9%);民航起落架次达1150次,同比增长4.5%(同期增长21.5%),旅客吞吐量达14.3万人,同比增长40.1%。金融业持续活跃,截止3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182.3亿元,同比增长5.3%;贷款余额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19.2%;存贷比达49.8%,比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7.3亿元,同比增长10.8%。房地产业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商品房销售额7.7亿元,同比增长26.4%,实现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14.5%,呈较快的发展态势。
4、项目建设进度相对较慢。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一季度,全市多数项目未开复工,全市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亿元(上报数,不含绥芬河),同比下降1.8%,比同期低35.8个百分点。产业项目建设平稳推进,一季度,全市共64个产业项目开复工,完成投资8.7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52.1%,比同期低2.7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56.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7亿元,同比下降8.4%,工业投资完成6.7亿元,同比下降1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9亿元,同比下降4.9%。大项目建设平稳推进。一季度,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121个,完成投资4.9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5.1%。
5、消费需求增势平稳。一季度,在商家促销、各种节日集中消费带动下,全市城乡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8%。一是城镇快于农村。一季度全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3.9亿元,增长12.5%,占零售总额比重13.4%。二是零售业拉动作用增强。全市零售业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加大促销力度,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力量,经营始终好于住宿餐饮业。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商品零售额达90亿元,同比增长13.2%,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0.4个百分点,其中,限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16.7%;餐饮业收入为14.1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单位实现零售收入0.6亿元,同比增长3.7%,平缓增长。三是刚性需求增势平稳。从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看,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同比增长18.7%,较限上零售额增速高2个百分点。
6、进出口持续下滑。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及原油、成品油等资源性商品进口大幅下降影响,一季度全市出口额完成10.4亿美元,同比下降11.6%;进口额完成5.8亿美元,同比下降57.9%。从区域看,东宁完成5.3亿美元,同比下降19.8%,林口、宁安、穆棱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仅林口县实现增长,增速为14.2%;对全市进出口指标影响最大的绥芬河市完成9.2亿美元,同比下降44.6%。从主要贸易国看,对俄贸易完成13.8亿美元,同比下降8.6%;对韩贸易完成4712万美元,同比增长139.4%;对日贸易完成2614万美元,同比下降14.2%。从主要商品看,主要商品出口增长较快,服装出口3.8亿美元,同比增长52.5%;纺织品出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9.3%;农副产品出口6803万美元,同比增长11.2%,鞋类出口1.3亿美元、同比下降20.5%,机电产品出口1.29亿美,同比下降40%。部分资源性商品进口降幅较大,成品油进口1342万美元,同比下降80%,化肥进口7282万美元,同比下降60.9%,原油没有进口,原木进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39.2%,剧材进口7186万美元,同比增长47.9%。全市地产品出口比重达12.7%,比同期高1.9个百分点;进口产品落地加工率达47.3%,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
7、招商引资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64.7亿元(不含绥芬河)同比增长18.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571万美元,同比下降2.4%。从县域看,全部实现增长,林口县增速最高,达到25.5%;东宁县增速最低,为10.2%。从城区看,三增两降,西安区增长15.3%、阳明区增长10.2%、爱民区增长9.6%,开发区下降42.2%、东安区下降29.8%。
8、财政收入低速增长。一季度,受骨干重点企业税收减收影响,全口径财政收入呈下降的态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低速增长。从收入来源看,税收收入下滑较大,一季度全口径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23.4亿元,同比下降1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1.4亿元,同比下降6.1%。从区域看,增长极不均衡,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的仅有开发区(51.1%)、西安区(15.3%)、阳明区(10.4%)三个区域,其他县(市)区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态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个县市区、开发区全部实现增长,市直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