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3年,海林农业在加速发展的征程中划出一条优美的上扬曲线:财政投入2000万元,新建食用菌小区27个、温室大棚238栋;蓝莓采摘园、万亩小浆果、网箱养鱼基地达到23个;食用菌突破15亿袋,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2973元,增长11.3%。
2014年,海林从新的高度上再次出发: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推进基地园区化、产业链条化、加工精深化、经营多元化,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
生态和特色是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的助力器,海林市重点加快特色产业升级。坚持“一业主导”、“多业并举”,完善“一带五区三百园”的特色产业布局。投资3亿元,新建标准化产业园区30个,“菌、菜、果、鱼、游”五大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70%,两年内,23个没有特色产业的村都要确定1个增收产业。
海林市林木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而以林木锯屑为原料的食用菌人工栽培,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海林市不断加大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力度,食用菌产业也成为农民的“第一富民增收产业”。
在发展“第一富民增收产业”上,海林市注重抓品质,发挥食用菌园区的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广吊袋种植、小孔栽培等新技术,积极引导发展花菇、灵芝等高附加值菌类,重点打造2个百栋吊袋木耳示范园区,食用菌总量突破17亿袋,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3万元。
“我们村被评为国家级蔬菜棚室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和黑龙江省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在海林镇蔬菜村,该村的村书记对记者说。
近年来海林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该市农民致富增收的的主渠道。据了解,在海林市,仅蔬菜村2013年就新建了近300栋标准化棚室,拉动人均增收达4000元左右。
为使蔬菜产业做大做优,海林注重蔬菜产业抓效益,大力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新建4个蔬菜基地,带动27个“一品村”,新增棚室蔬菜20万平方米以上,蔬菜产值增加12%,达到15亿元。
“去年我建了80多个网箱,里面养了白鲢、胖头、鲤鱼,预计三年后能收入近400万元。”在海林市三道镇的兴农湾,养殖合作社渔民谷德胜对记者说。
林果产业和网箱养鱼,是近年来海林市迅速发展起来的富农增收产业。海林注重林果产业抓示范、网箱养鱼抓扩张。将增加林果种植面积3万亩,新建山市蓝靛果等5个产业园,重点发展海林林场人参种植园等2个千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此外,新增2个拦湾养殖基地,打造5个百箱养殖区,增加养殖面积8000亩,加快莲花湖渔业开发。
新型经营模式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潜力股”。在发展新型经营模式上,海林注重典型带动,新建新安稻田养蟹合作社等28个新型经营组织,重点打造长汀镇哈达农业开发区,引导传统农业向“接二连三”发展。推进土地承包权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流转土地20万亩。注重龙头培育,以食用菌产业园、森林食品加工园为依托,扶持北味菌业、森茂菌业加快发展,新增5户牡市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订单面积增加2万亩,变“以产定销”为“以销定产”。注重品牌创建,全市新增有机、绿色、无公害标识认证10个,带动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面积增加1万亩。支持“北味”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在北京等地开设3家海林绿色食品专营店,北味菌业等3户企业打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香港旗舰店,叫响海林绿色食品品牌。
行至关键处,海林农业以更大的魄力眺望未来,继续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抓抢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历史机遇,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00万元,启动新安中型灌区、水毁工程修复等建设项目;投资1亿元,启动粮食仓容扩建工程,提升粮食仓储能力;推进“测土配方”整镇推广工程,水稻全程机械化面积达到1.5万亩,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