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切换
新闻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驶入“平台期”
2014
01/04
16:19

 在经历了前些年的快速增长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速度逐渐趋缓。多种迹象表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正进入“平台期”。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对位于中国东北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统称。改革开放后,曾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逐渐滞后。为此,2003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自中国政府推出振兴战略后,东北三省综合经济实力在过去十年大幅提升。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东北经济总量由1.27万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04万亿元,年均增长12.7%。

但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政策扶持效应递减,近年来东北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庶明表示,以吉林省为例,2007年到2011年的GDP增幅均超过13%,最高时达16%,但2012年滑落到12%,2013年上半年为9%,进入第三个季度继续下滑到8.8%。

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认为,从这些年的发展轨迹看,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历积累、向上爬坡阶段后,正在进入一个“平台期”。

他分析认为,从外部环境看,东北老工业基地享受的大部分政策已经成为中国普惠性政策,政策扶持效益正在递减;从内部动力看,长期制约其发展的体制与机制性问题及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解决。

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未来发展,一些专家谨慎认为,未来如果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继续乏力,不仅一些老问题会越来越凸显,而且一些新问题也会浮现出来。

在老问题中,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仍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未来十年的主要矛盾。其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衡、原料型和初级加工型产品多、终端产品少等。在新挑战方面,资本市场发育迟缓等短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股票融资比重低等。

“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需要国家长期扶持。”刘庶明说,德国鲁尔工业区振兴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至少需要20年。

专家建议,在进入“平台期”后,中国政府应更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扶持,帮助其培育内生动力,破解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

黑龙江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曲伟表示,未来十年应寻求符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的金融新支点,推动金融和产业加快融合,为其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