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讯(车彦旭 记者谭迎春)虽然已是冬日,但坐落在肇东的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大园区里仍是一片繁忙景象。黑龙江润泽薯业有限公司办公区已经供暖,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忙着调试设备。“再有10多天我们就能试生产,淀粉、粉丝、粉条将同时生产,一些客户和我们签订了购销合同。”企业负责人李树义兴奋地说。同样在大园区里,今年8月建设的蒸汽压片玉米加工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仅用了不到100天,再次刷新了产业项目的“肇东速度”。
肇东只是我省产业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2011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按照科学发展,长远谋划的要求,做出了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决定,我省产业项目建设开始了三年攻坚。
盘点三年龙江产业发展,按市场配置资源,项目落地生根,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逐步显现,人流、物流、资金流集聚而来。
三年间,产业项目建设主攻方向不断明确,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引领了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三年“十大产业”发展实践中,从我省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出发,产业发展思路不断丰富完善。从十大重点产业内部分类细化到十五个重点产业,从十大产业共同发力到突出绿色食品第一大产业地位,同步培育壮大煤化石化、商贸物流、矿产经济、林业、生物医药产业等支柱产业,加快提升新材料、交通运输装备、新型农机装备、新能源装备、旅游、文化、信息、金融等产业的规模和层次,产业发展的定位选择性更强。按照十大重点产业主攻方向,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加快建设。大庆乙烯改扩建、中粮龙江玉米深加工、东北轻合金超大规模铝合金板带材等319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沃尔沃汽车大庆整车制造、伊春鹿鸣钼矿等项目正在试生产,703所中小型燃气轮机、华鹤3052化肥、万达商业综合体等项目正在建设,加速释放了全省的优势潜能,激发了市场活力。初步预计,2013年十大重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8500亿元,超额完成目标。
三年间,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鼓励支持“民字号”,大力发展全产业链经济,创造了龙江固定资产投资的新篇章。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坚持把产业项目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产业项目建设逆势发展。自2011年至今年10月底,开工建设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4万个,其中省重点产业项目1184个。全省产业项目完成投资突破万亿元,达到12112亿元。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提高,从2011年的43.7%,到2012年达到50.8%,再到目前的53.3%。三年来,产业项目每年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个百分点左右,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0%左右,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于全国前列。产业项目建设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铁路重载货车、核电大锻件、主泵及主泵电机、高压大功率调速装置、燃气轮机、机器人、蓝宝石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科技助力经济发展提供了源头保障。(下转第二版)
2013年1~9月,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5.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0%。
三年间,始终坚持把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产业项目建设的突破口和落脚点,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着“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用地节约、要素集聚”的原则,各地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和招商引资的依托。截至目前,全省集中力量建设了21个省重点产业园区,实现了每个重点产业和市(地)至少有1~2个省重点产业园区。省重点产业园区累计开发面积302.8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65.3亿元,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707.7亿元。依托重点园区,加强与央企合作,深化省际合作,扩大对外合作。三年来,成功举办了央企签约,科技成果招商,赴上海、广东、浙江产业互助经贸交流,以及港澳活动周、哈洽会等一系列重大经贸活动。各地市也积极开展了“谋划之冬”、“招商之冬”活动。沃尔沃、中国一拖、中铁资源、江苏雨润、万达、华南城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我省。
三年间,始终坚持全党抓发展、重点抓经济、突出抓产业、关键抓项目,全省上下凝神聚力抓项目促发展。全省建立并完善了省重点产业项目双层推进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政策,省政府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行政审批工作,取消和下放了省级行政审批项目101项,开通了网上政务中心,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建立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运行了企业服务直通车。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多措并举促进科技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各类发展要素向产业项目集中。省政府设立了省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项目建设。完善省重点产业项目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形成了全省上下围着项目转,一门心思抓发展、千方百计上项目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