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前,经常看见一些小朋友围在一个直径两米多的大地球仪跟前玩。很多人以为这个地球仪只是一个艺术品,殊不知,它的球体是钢制的,采用的制作技术是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主创新的“大型封闭壳体内压成形技术”,该技术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由这一技术创新发展的“轻量化整体构件内高压成形技术”,再度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已应用于宝马、奥迪、克莱斯勒、奔腾等多个品牌汽车零部件的研制、生产中。
如同很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路径一样,这一技术也曾经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藏身于哈工大的加工车间里,记者看见了部分应用该技术生产出的汽车仪表盘支架、前支梁、副车架等,从外形上看,它们局部弯曲、凸凹有致。“与以往汽车结构件的制作不同,它以整体结构代替了传统的焊接结构,以液体作为柔性模具代替传统的刚性模具,这也是该技术的最大创新点。”哈工大材料学院负责该成果产业化的韩聪副教授告诉记者,“该技术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实现轻量化,减少尾气排放。”
对于这项技术的价值,韩聪说:“我们打破了国外对这项技术的垄断。”他给记者举了个实例,“国内有一款轿车所用的副车架内高压成形件,开始阶段完全依赖进口,单件的价格很高,而且订购数量和周期受到限制。当得知汽车主机厂要和哈工大合作自主研发这个产品时,外方主动将价格降低50%。而当我们研发成功后,这类结构件的成本只有原来的10%。”韩聪说,“目前,在上海、浙江、天津等国内很多地方的汽车零部件厂都和我们有合作,包括奥迪和新款宝马等排气系统管件,都采用了我们的技术。”
更令人振奋的是,使国内众多汽车零部件厂挺直腰板的这项技术,今年在省内扎了根儿。哈工大材料学院与哈尔滨奔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哈工大内高压成形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近日上市的长城轿车系列和北汽将在年底上市的越野车上,就有我们基地研制、生产的汽车结构件。”韩聪说,“基地建成后,将具有25万件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
像这样提振精神的科技成果省内产业化的案例,在今年的全省科技成果招商及转化对接活动中不胜枚举。哈尔滨工程大学联手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下属清洁能源公司等企业,在哈尔滨市阿城区共同创建柴油/天然气发动机关键系统研发生产基地,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应用技术,减少大气污染。(东北农业大学与黑龙江兴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鸡蛋深加工系列产品综合开发技术项目”,预计年加工鸡蛋2万吨,年产值可达2.4亿元……
我省是高新技术成果的富矿,为了提高科技在我省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近年来,我省着力推动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专项行动和“双走进、双发布”活动,使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大趋势实现强力逆袭。特别是今年,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科技成果招商及转化对接活动,各地围绕《黑龙江省科技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活动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充分挖掘我省科技优势资源,通过搭建各领域对接平台全力推介优秀科技成果,发挥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鼓励引导作用,加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以满足高科技产业项目融资需求等举措,促进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与我省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推动了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在龙江实现落地转化。
截至10月31日,我省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招商活动201场,共推进科技成果招商及转化对接项目523项,签约额10.85亿元,吸引企业投资达95.8亿元。转化落地的项目均紧紧围绕我省十大产业发展方向,涉及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等领域。这些成果的落地转化增强了我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活力,期待着这些“金果”在龙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为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