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切换
新闻
冰火交融启新篇 亚冬会撬动黑龙江冰雪经济
2025
02/18
15:13

哈尔滨亚冬会的圣火虽已熄灭,但这场盛会为黑龙江带来的产业变化效应持续释放。从北京冬奥会到哈尔滨亚冬会,中国冰雪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达8900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1万亿元。黑龙江作为中国现代冰雪产业的策源地,依托气候优势、群众基础与亚冬会契机,正加速从“冰雪摇篮”向“全球冰雪创新极”跃升。

赛事经济:消费升级与基建迭代双轮驱动

亚冬会期间,哈尔滨通过创新的“赛事+节庆”模式成功激活了消费市场。冰雪大世界景区面积大幅扩容至100万平方米,为游客提供了更广阔的冰雪娱乐空间。同时,亚布力滑雪场也迎来了客流高峰,日均接待量突破3万人次,彰显了冰雪运动的巨大魅力。

春节期间,哈尔滨游客数量达到1215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20.4%。这一显著增长不仅反映了游客对冰雪旅游的热情,也体现了赛事经济对旅游市场的强大拉动作用。与此同时,消费结构也同步升级,滑雪培训预订量激增,显示出民众对冰雪运动参与度的提升。此外,智慧滑雪镜、加热雪服等智能冰雪装备销售额大幅增长,进一步证明了冰雪消费市场的细分化和高端化趋势。

基建方面,黑龙江加快迭代升级步伐。绥满高速公路部署先进的AI交通管控系统,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亚雪公路则采用了纳米抗冰沥青,保障恶劣天气下的道路通行能力。这些基础设施的升级,为赛事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突围:从“冰刀革命”到全球智造标杆

哈尔滨亚冬会成为黑龙江冰雪装备技术的全球秀场。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建成全球首条全自动化冰刀机器人生产线,年产能达300万副,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40倍。其研发的钛合金T型速滑刀填补国内空白,性能达国际顶级水平,已装备多国运动员。哈工大院士团队研发的智能型冰机,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实现冰雕自动化切割,效率较人工提升数十倍;多机器人协作的智能冰雕系统更是在冰雪大世界大放异彩。此外,乾卯雪龙采用3D打印技术推出自由式滑雪板,通过国家队测试;赫哲远鹏雪地摩托车出口10余国,彰显“龙江智造”国际竞争力。

集群效应:从本土创新到全球市场破局

黑龙江冰雪装备产业借亚冬会形成“创新-转化-应用”闭环。宇峰索道的拖牵设备进驻亚冬会赛场,巩固国内龙头地位;劲道冰雪科技、百凝盾等企业落地,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黑龙江省政府通过五大举措加速产业升级,包括强化科技创新、完善园区基建、推动品牌出海、建立标准体系、活用政策红利。目前,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企业年营收已达54.7亿元,同比增长7.9%,集群效应初显。

面对年均3.5万人的产业人才缺口,黑龙江启动“冰雪龙匠”工程。哈尔滨体育学院开设冰雪装备材料学专业,亚布力设立国家级滑雪教练认证中心,政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支撑75%的研发岗位。随着哈工大智能冰砌块设备出口海外、黑龙江标准获国际认可,这片黑土地正从“制造”向“智造”跨越,书写冰雪经济全球化新篇章。

亚冬会不仅是竞技场,更是科技、产业、文化交融的试验田。当智能冰墙点亮冰雪大世界,当钛合金冰刀滑向国际赛场,黑龙江以“冰火交融”的创新之力,为全球冰雪经济贡献中国方案。这场盛会并非终点,而是万亿冰雪经济国际化征程的起点——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共振,产业与人文共生,东方冰雪传奇正翻开新的一页。(转自2月18日《中国体育报》01版)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