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切换
新闻
凝聚奋进力量 构建新发展格局——黑龙江大庆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1
01/05
09:34


大庆城市风光



大庆市沃尔沃公司生产车间



建成投产的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项目装置杨志明 摄



大庆城市风光



大庆龙凤湿地



“龙油550项目”夜景图



“龙油550项目”俯瞰图苗 鑫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 本报记者 袁小峰

“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大庆市引建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12个,300个立市立省项目投产,构建形成油气为主导,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支撑的“1+5”产业体系,地方规上工业年均增长10.8%……“工业学大庆”,新时代雄风重振。

大庆,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向了太平洋,切实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大庆,已累计生产原油23.9亿吨、占我国同期陆上原油产量的40%左右,累计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2.9万亿元。大庆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大庆就是一个标杆和一面旗帜”的嘱托,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路上将其化作奋进力量,披荆斩棘、迎难而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当好标杆和旗帜”,用丰硕成果诠释“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

工业强市引领

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强”在哪里?规上工业几乎占黑龙江“半壁江山”,大庆GDP一半以上来自工业。

回望“十三五”,大庆始终与党中央和黑龙江省委同频共振,锁定“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打造工业强市,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奋斗目标,聚焦发力、砥砺前行,全面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稳,则大庆稳;工业强,则龙江强。黑龙江省委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从建设工业强省、农业强省、科教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旅游强省入手”,工业强省位居“六个强省”首位。

据不完全统计,大庆规上工业占黑龙江规上工业超过46.8%,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大庆每年GDP一半以上来自工业的贡献。

成绩实属不易。过去5年,原油量价双降、国际国内市场低迷、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叠加,大庆稳底盘、重调节、挖潜力,规上工业增加值逐年企稳上升:2016年比上年增长0.1%、2017年比上年增长0.4%、2018年比上年增长0.5%、2019年比上年增长1.2%,2020年增速预计可达1%。地方规上工业进入高质量高速度增长模式,年均实现增长10.8%,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19.2%。

“油头化尾”强势突破,筑起“‘油城’转型振兴”中流砥柱。截至目前,大庆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大庆炼化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海国龙油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等3个“油头”投产,大庆炼油能力提升到2370万吨;累计开工建设“化尾”项目104个,已有石化公司重包装膜、中瑞燃气技术改造等44个项目投产试生产。大庆规上石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49.1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6.9%,占全市GDP比重达9.7%、接近1/10。

“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三百行动”压茬推进。截至2019年底,大庆百户骨干企业实现产值1605.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64.8%;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480户,比“十二五”末净增56户。

投产达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谋划招商一批、论证储备一批。大庆围绕“油头化尾”、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筛选出25条重点产业链、136个招商项目,逐个链条绘制招商图谱开展精准招商。5年间,大庆共引建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12个、完成投资936.9亿元,沃尔沃乘用车一期扩能、伊品玉米深加工等300个项目实现投产试生产。

怎样图“强”?蓝图清晰,依托产业优势构建“1+5”产业体系,致力抓产业升级、企业提质、精准招商、服务优化。

“1+5”产业体系固基引航。突出龙头项目领衔带动、关联配套辐射延伸,着力构筑以油气为主导,以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产业体系,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级和超500亿级产业“顶天立地”,工业经济总量一年跃上一个新台阶。

骨干企业强筋壮骨。遴选一批发展基础好、成长空间大的优质企业,精准施策、梯次跟进,一批百亿级企业、50亿级企业、10亿级企业,或加速释放产能,或加紧施工建设,企业发展体量质量稳中向好,挺起大庆工业强市四梁八柱。

“2+7”产业园区坚挺承载。瞄准“高精尖新”方向,构建以高新区、经开区牵动的集群式产业发展格局,高新区、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千亿级,7县区工业园区争先奔向百亿级。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一是抓产业升级。“油头化尾”依托重点项目做大“油头”供给规模、拓宽新增原料应用路径拉长“化尾”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汽车产业依托沃尔沃龙头带动,通过增型扩量、配套招商、下游开发全面构建汽车产业全链条发展新格局;食品加工产业引入龙头项目、挖潜存量企业,玉米、肉制品、乳制品、水稻等加工领域“多点开花”;新材料产业突出高端化、精细化、产业化方向,金属、化工、电子产业集群集聚;新能源产业充分发挥太阳能、风能等多能互补优势,坚持“以资源换市场、以市场带制造”,培育形成工业经济发展新引擎。

二是抓企业提质。每年筛选100户发展基础好、市场前景优、挖掘潜力大的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落实“一企一策”推动重点企业扩大总量、临规企业晋规升级、工业亏损企业扭亏增盈、停产企业启动盘活。仅2019年,就重点帮扶企业全年实现产值950亿元、增长9.5%。

三是抓精准招商。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一度暴露出大庆产业链短链、断链、缺链等短板,大庆认真梳理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市场空间和政策环境等比较优势,深入研究产业链闭合的关键节点和现有重点产业上下游关联配套目标企业,围绕“油头化尾”等7个领域编制了36条产业链闭合招商图谱,确定一批重点招商目标企业,进而实现精准招商、高效招商。

四是抓服务优化。充分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等国家级试点政策,为百余户企业争取到新增规上、工业投产、技术改造等省级专项资金5.52亿元。市级领导全程包保,“五制”服务进驻现场,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一路绿灯”。

如何更“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工业强市战略蹄疾步稳。

“油城”转型,工业支撑。日前,几经研究论证的“大庆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方案”基本出炉,客观分析大庆资源禀赋、现实基础、成长空间,进一步明晰工业强市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路径、具体措施,再一次诠释了大庆干当前、谋长远的责任担当。

持续推动百企提质增量。重点扶持100户发展基础好、市场前景优、挖掘潜力大的企业,加大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在百亿级、50亿级、30亿级和10亿级企业数量上实现突破,带动整个规上工业扩总量、增效益,夯实经济增长基本点。

持续推动“油头化尾”项目建设。落实大庆石化DCC-Plus、大庆炼化ARGG改造升级、中蓝聚乳酸等项目,延伸“化尾”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化尾”规模。

持续推动装备制造集群发展。加快沃尔沃增产上量,强化汽车产业配套能力和后市场服务能力,谋划引进更多汽车内外饰、零部件及结构件制造项目。

持续推动产业链谋划。聚焦“油头化尾”、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新能源等5条重点产业链,全面实施“一个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园区、一套工作方案”的闭合产业链“链长制”,“一链五图”、挂图作战,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产业链建设。

持续推动工业项目招商。实行“定准产业方向、选准招商人员、用准招商办法、把准招商政策、找准重点地区、瞄准重点企业”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质量效率,争取一批大项目签约落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优化营商环境

为城市转型注活力

新时代的大庆,优良营商环境为城市转型注入新活力。在“2019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和东北“三省一区21个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大庆均位居东北地级城市首位。大庆政府服务事项清单成为黑龙江省样板。

向干部要作风。好作风就是好环境,向环境要生产力,首先就要向干部要作风。

作风和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观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改进作风,要通过解放思想增强机遇意识、人才意识、效率意识、拼搏意识、创新意识。

时间回到两年前,大庆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一针见血指出20个作风顽疾,要求聚焦“三个坏把式”“六个坏作风”,重拳治理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打造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目标在大庆全市叫响。

令起众往,从市级层面各部门到大庆高新区及各县区,从各局委办“一把手”到普通工作人员,不当旁观者、没有局外人。

“首席服务员”和“五制服务”打捆推开。从市领导、项目推进专职人员到县区推进专班人员和审批服务部门人员,都是“首席服务员”,全流程为企业点对点服务。同时,配套推出项目承诺制、审批代办制、驻场服务制、集中会办制、领导包保制“五制服务”。

勤走、快走、齐步走。大庆印发《各县区、各部门主要领导“走流程转作风”制度化实施方案》,各级领导干部累计走流程800多人次,线上线下体验近1100个,发现问题1080余个,完成整改问题超1000个。

窗口办事服务公开评。大庆开展优质服务窗口评比活动,面向社会公开表现突出的典型,并纳入相关考核机制。全系统推行“好差评”机制,以网上“一事一评”和现场“一次一评”为主,强化约束监督作用。

向权力要“瘦身”。一枚小小的公章,看似不起眼,但对企业而言,往往是一道难过的坎。表面上看,行政权力加减的是一个数字,但加之于企业却是百分之百。

企业的评价最有说服力。金锣集团与大庆有着多年的广泛合作,大庆是其在外埠的重要生产基地。金锣集团负责人在一次座谈会上表示,在大庆办厂的效率越来越高,审批环节越来越少,来大庆投资舒心放心。

5年来,大庆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加强权力“瘦身”入手,按照“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要求,扎实推动关联、相近类别审批事项“全链条”取消或下放。截至目前,大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59项调整为122项,取消、下放和调整690多项;编制完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开市级行政权力近3500项。

对政务服务事项实施“四减”,累计减材料7000余份,减环节近2000个,减时限8900余个工作日,减跑动次数实现“跑一次率”85%,大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被黑龙江省营商局列为省样板。

对窗口服务推行“一窗”综合受理,再造“六十小”行业、“企业一天开办”“工程建设并联审批”等“一件事”审批流程,全市“一窗”受理率达80%以上。

向服务要增量。从推出至今,“大庆优化营商环境计划”已经历3个版本,但内在逻辑却一脉相承,即减少不必要梗阻、增加多环节服务。

推行线上线下融合、一窗一网服务。“线上”通过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等9个支撑平台,实现对上对下互联互通,政务服务专线贯通全市132个便民服务网店;“线下”基本实现应进必进、进驻事项超90%。

全力构建“一网四级”政府服务体系。开通大庆政务服务网,“一窗分类受理率”“一次办结率”均达到90%以上,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结率超过90%。

推行网上立案、线上庭审、微信接访。截至2020年7月,大庆依托司法系统智慧平台,处理网上立案申请超9000件,占一审民商案件收案总数的30%以上;远程视频庭审、提讯刑事案件110余件;在全省率先开通微信视频接访专线,化解积案80余件、接谈150余人。

建设生态文明

与工业文明融合发展

“十三五”期间,大庆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19天~336天,植被覆盖率超过79%,重点工业企业废水100%达标排放,“水十条”考核成绩全省第一,二氧化硫减排3934吨、氮氧化物减排9648吨……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多项殊荣后,大庆明确提出打造“中国绿色生态典范城市”。这个全年燃煤量超1200万吨,机动车保有量超70万辆,集合众多石化、炼化大企业的资源型城市,坚定不移守护绿水青山,打响了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美丽乡村保卫战和原生态保卫战“五大战役”,高高擎起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绿色标杆”。

见微知著,白衬衫有话要说。

说起爱干净,大庆人必然榜上有名。规矩的井场、整洁的街道都是证明。白色,也是大庆人的最爱。这几年,穿白衬衫、白毛衣、白大衣的越来越多了。

燃煤锅炉,石化、炼化大企业,超过70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是阻挠大庆人穿白衣的“三座大山”。

为了搬走这“三座大山”,大庆人将控煤、控车、控尘、控气等具体工作逐项细化,出重拳治理“心肺之患”。

按照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对全市燃煤锅炉进行了提标改造。率先在全省全面完成6家电厂共21台燃煤机组除尘、脱硫、脱硝改造任务,并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完成4台30万千瓦以上大型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淘汰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并将淘汰范围扩大到县域建成区。

采取激励措施促进高污染车辆淘汰,2016年以来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53,809辆。

强力推进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大庆石化公司等3家重点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工程全部完成。全市231座在用加油站、各成品油生产企业储罐区和所有在册油罐车全部实施油气回收改造。油气回收、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秸秆禁烧工作也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全力推进落实。

付出总有回报。2019年,大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6项指标保持全面达标。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来之不易,“珍稀访客”安家大庆。

“龙凤湿地原来登记在册的鸟类有76种,但这几年来此栖息的候鸟已增至100多种。白鹤、疣鼻天鹅这样的国家保护珍禽最近也在这儿安了家,咱大庆的生态是越来越好了。”鸟类摄影爱好者郝睿告诉记者。

近年来,为保护好“百湖之城”这张名片,大庆遵循“自然生态、持续发展、依法治理”三大理念,把湖泊管护纳入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实现多规合一。2015年,大庆在全省率先出台《大庆市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并建立全市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细化目标责任、逐年明确计划,确保“水十条”任务有效落实。对大庆石化公司、大庆炼化公司等6套重点工业污水治理设施提标升级改造,使占全市排放总量80%以上的石油石化废水排放标准大幅提升,全市6座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新建9.5万吨/日的东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对其他不能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全面实施提标改造。

大庆全面强化“土十条”任务落实,开展黑土地保护、涉镉重金属等专项行动,通过组织涉重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实现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0%目标。医疗废物全部由专门资质企业统一收集后焚烧处置,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已累计收集处置医疗废物2383.22吨,切实筑牢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加快完善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体系,全面启动乡镇垃圾转运站和村级收集分拣设施招标和建设。加强农业污染治理,重点推广“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达到230万亩。

同时,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中,大庆对企业和项目的选择格外挑剔,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的,无论投资额多大,一律不批不建。“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对于生态问题,大庆态度坚决。

卓有成效,一切让数据说话。

环境好不好,监测数据来说话。

2020年,一份由省市两级气象台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提取的数据显示,大庆生态质量2019年达到最优,且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三五”期间,大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19天~336天,二氧化硫减排3934吨、氮氧化物减排9648吨,天更蓝了。

2018年“水十条”完成情况考核成绩排名全省第一,城市水源供水100%达标,水更甜了。

大庆市100亩以上的造林地块有150块,植被覆盖率超过79%,地更绿了。

国家级生态乡镇22个、省级生态乡镇37个、省级生态村268个,乡村更美了。

重点工业企业废水100%达标排放,沃尔沃在大庆建设全球绿色标杆工厂,企业更有责任了。

魅力大庆,在建设百年油田、打造工业强市、加快转型发展的征程中,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构建完善符合城市发展定位的绿色产业经济体系和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共进新局面。

开新局谱新篇

永立潮头未来可期

“培育壮大实体经济,坚决扛起工业强市大旗。”大庆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对今后一个时期大庆抓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体系思路,定下了总基调。

从中央和黑龙江省委决策部署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庆要“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黑龙江省委要求大庆“把工业强市大旗扛起来”。因此,“工业强市”目标的提出,既是党中央和省委交给大庆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关系大庆长远发展的头等大事。

从大庆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看,“十三五”以来,大庆启动编制“工业强市规划”,系统谋划“1+5”产业体系、“8730”企业矩阵、“2+7”园区载体、“4+X”协作平台等战略任务,深度绘制“油头化尾”、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36个产业链图谱。这是大庆提出“工业强市”的底气所在。

从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看,虽然近年来大庆在“油头化尾”、汽车产业、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有了长足进步,但一些深层次制约依然存在,负向拉动因素仍然较多。因此,大庆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推动“油头化尾”往“深”做、汽车制造往“高”攀、绿色食品往“精”走、战略新兴往“前”探,重振大庆工业雄风。

正是基于多方面因素考虑,规划建议对大庆做好工业强市的招法、抓手、路径作出了明确安排,部署了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提升“油头化尾”产业能级、发展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任务。这其中,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尤为重要。

总体思路科学合理。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融入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布局,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引领。

远景目标客观可预期。打造世界著名的石油和化工城市、中国新兴的高端制造城市、中国绿色生态典范城市。

“1+2+3+N”的实现路径清晰明确。构建以“油头化尾”、汽车及装备制造两大成熟接续板块为支柱,以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三个成长型集聚链条为主导,以若干个抢占时代和科技前沿的战略新兴产业为储备的“1+2+3+N”现代化工业体系。

风正劲,旗高扬。擎着“工业强市”的大旗,大庆昂首阔步、信心满怀。

新格局,激发释放新活力。大庆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大庆市委主要领导强调,大庆不缺多样资源、缺的是资源有效配置,不缺优势区位、缺的是区位联结机制,不缺服务制度、缺的是制度转化效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融入新发展格局、畅通内外循环路径,充分激发要素活力、空间活力和制度活力。

由此可见,大庆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整合优化各种资源要素、畅通“大循环”和“双循环”路径,进一步激发释放环境活力。

规划建议提出了一条长期坚持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即“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以此为遵循,规划建议提出“改革开放”和“发展环境”两大着力点,并且设置了各自的目标任务。

一方面,发展环境构筑新优势。发展环境最直接的体现是营商环境。过去5年,大庆以“放管服”改革为总抓手,持续优化政务、市场和法治环境,在东北地区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列第4位、地级城市首位。今后5年,大庆仍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目标是稳固跻身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最优城市行列,成为东北地区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为实现这两大目标,规划建议提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实施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打造一批代表全省乃至全国水平的标杆指标,吸引集聚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和战略投资者,叫响“办事不求人”服务品牌。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这需要通过“改革”充分激发要素活力,也就是要整合提升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全域一体要素市场,着力在工业建设用地出让、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等方面大胆探索、深度创新,打破要素流通体制壁垒。

这也需要通过“开放”激发空间活力,也就是要构筑开放合作平台、畅通对外贸易通道、培育外向型经济主体、加快哈尔滨、大庆一体化发展、提升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哈长城市群”,将大庆打造成“东北亚对外开放重要节点城市”。

为激发人才活力,规划建议提出“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区域间、行业间、地企间人才资源配置,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提升人才激励政策、常态化“打捆引才”、加快推进产教融合、造就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吸引大庆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目标在望,路径指明,措施有力。大庆,融入发展新格局,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生活,“五治”融合幸福城。大庆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着重强调,争当“排头兵”、建设“新大庆”,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十四五”时期,大庆将作出哪些新作为?人民生活还将发生哪些新变化?规划建议提出预期目标,“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打造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幸福感体现在收入上。过去5年,经济遇冷不冷民心、财政再难不难百姓,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农村高于城市;今后5年,势头仍将持续,而且农村居民收入还将有更大幅度提升。

幸福感体现在医疗保障上。今后5年,大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将实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覆盖。

幸福感也将体现在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巩固提高上。

为实现这些幸福感,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化健康大庆建设、提升文化惠民质量、推动社保提标升级。“十四五”时期,对就业形势将加强实时监测,学校将拥有更加灵活的引才用才自主权,疫情防控将增强早期监测预警、快速检测、应急处置、综合救治能力,公共文化将构建“城市15分钟”“农村10里”文化圈,救助救济制度将实现市域统一,生育、养育和教育的成本都将降低。

规划建议还提出,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法治大庆、平安大庆、文明大庆、智慧大庆、幸福大庆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过去5年,大庆不断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543”工作模式被司法部称为“‘枫桥经验’大庆升级版”推向全国,创新推行“大数据+网格化”治理模式,建成东北地区首批国家标准地市级综治中心,平安建设目标考评全省第一。

今后5年,大庆将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按照规划建议,全市将强化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五治融合”,也就是突出政治引领优势、完善法治保障体系、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创新自治强基模式、丰富智治支撑手段。

伴随5G时代的来临,大庆还将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协同、共创分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跨上新台阶,迈向新生活,幸福大庆,美好可期。

新画卷,乡村振兴接力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大庆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从大庆自身发展看,“十三五”时期经过不懈努力,杜尔伯特、林甸两个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全市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实现清零。但是,全市农村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城乡居民收入还存在差距,一些贫困人口仍存在返贫风险。

综合来看,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是这个过渡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规划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眼推动脱贫减贫工作体系平稳转型,从补齐短板、健全机制、产业融合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补齐的,是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生态环境等短板;健全的,是脱贫减贫长效机制、农村低收入人口长效帮扶机制、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产业融合,主要是加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与培育主导产业之间的融合。

规划建议提出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培育壮大都市农业、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工作安排。提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是因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战场在县区,抓好县域经济就能稳一方财源、富一方百姓、促一方繁荣。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那么,大庆在“十四五”时期,应该如何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呢?

规划建议提出,建立完善“全要素、全地域、全产业链”统筹发展机制,构建“一县一业、一县一园、一县一品牌”发展格局,推动国家级开发区与各县区、各园区共建共享,探索“飞地经济”“委托管理”“园中园”等合作模式。

“十四五”,乡村振兴“新画卷”已经擘画,只待落实在希望的田野,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布局,产城融合再提质。大庆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共荣,注重全域统筹、错位竞合、优势互补”。

规划建议对产城融合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优化产城融合区域经济布局”,并根据优势资源和产业对各县区“量身定制”布局方案。

首先,这是大庆近年来一以贯之的工作思路,是对现有发展基础的再提升、再拓展,既有思路理念的一脉相承,也有具体招法路径的突破创新。其次,这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建设,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最后,对于各县区有针对性地突出产业布局特色,重点在于避免县区与县区、园区与园区之间的同质化发展竞争。

大庆高新区、经开区“双核”引领。对于大庆转型发展来说,全市具有支撑性的立市大项目很多都在高新区和经开区。可以说,这两个国家级园区已成为引领大庆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带动作用至关重要。规划建议提出,做活高新区、经开区“两个眼”,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双核”引领作用,带动省级园区和专业园区一体发展,持续做大“油头化尾”、汽车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立市产业,打造贯通东西“双边产业带”,特别是高新区要挺起全市经济的“龙头”、向千亿级产业园区跨越。

萨尔图区、让胡路区构筑高端服务“中心辐射轴”。近年来,随着大庆总体经济布局的不断完善发展,萨尔图区和让胡路区作为东西两大城区,中心商业区功能日益完备,商业综合体、主题街区等新业态蓬勃发展,高端商贸和物流产业呼之欲出。规划建议提出,强化萨尔图区、让胡路区综合承载功能,突出培育商贸、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构筑高端服务“中心辐射轴”。

龙凤区、红岗区、大同区形成“环城聚合圈”。“十三五”以来,大庆坚持以全链条模式抓农业,采摘乐园、特色小镇、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功能日趋完善,特色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等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规划建议提出,统筹龙凤区、红岗区、大同区项目配套梯次延伸,链接产业基地、品业庄园等重要节点,布局绿色化工、设施农业、休闲康养等融合业态,形成近郊产业“环城聚合圈”。

激活县域经济“四翼增长极”(四个县)。县域经济发展始终是大庆市委着力提升推动的“增长极”。客观审视,虽然近年来大庆四县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相较于主城区,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大庆市委九届八次全会也强调,要建立完善“全要素、全地域、全产业链”统筹发展机制,构建“一县一业、一县一园、一县一品牌”发展格局。规划建议提出,发挥四县粮肉、水产、果蔬主产区优势,拓展肇州和肇源粮食、畜禽等食品加工链条,提升杜蒙和林甸乳业、旅游等特色品牌价值,推动生态效应向产业效益充分转化,激活县域经济“四翼增长极”。

全域一盘棋,聚力担当绘蓝图;命运共同体,继往开来再出发。如今的大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均由大庆市委宣传部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