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改进干部作风,黑龙江省以一系列“组合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老工业基地走上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之路。
据黑龙江省统计局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3.5%,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增幅领跑东北三省一区。
“三篇大文章”推动工业强省
7月,黑龙江省召开工业强省暨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培育打造一批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万亿级产业集群,吹响了加快推进工业强省建设的“号角”。
近年来,黑龙江省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包括原粮原煤加工的“原字号”、培育壮大航空航天及新材料等领域的“新字号”这“三篇大文章”。
黑龙江省梳理出数千家“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企业,分类出台了支持“三篇大文章”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符合标准的企业给予金融服务支持,推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我国装备制造业“航母”——中国一重集团,从改革用人制度入手,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激发活力。2017年企业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2.2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46.7%。
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网络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拥有专利授权数量近300项。副总工程师李柏松说,企业反病毒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陆续替代进口,秘诀是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不断壮大“新字号”。
现代农业筑牢“中国饭碗”
黑龙江省一直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春耕期间,五常市种粮大户李云强第一次感受到“无人农业”的厉害。安装了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终端系统的大型农机,在无人驾驶情况下,精准进行起垄、播种等作业,不仅不受时间、驾驶员疲劳等因素限制,还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过去种植圆粒品种的抚远市通江乡东安村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全部改成市场热销的长粒香品种。
合作社理事长袁胜海说,去年合作社的大米销往广州、长沙等地超市,目前正在建设日加工能力100吨的大米加工厂。
在传统农区黑河市,大豆产业已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产业。黑河市坤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大豆冰淇淋,上市2个月就卖了900万根,产品在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销售。
2018年,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超过20万个,全省粮食总产达1501.4亿斤,占全国1/9。
改善民生增强“获得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落下。黑龙江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
走进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迎面看到的是一栋栋联排别墅,赫哲村民住上了“标配”的小楼。村民吴桂凤说,现在收入多了,住房好了,过上了几乎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实现了致富奔小康。
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八岔村还引资1000万元建造两艘大游船,预计今年8月下江运营。八岔赫哲族乡党委书记高学智说,赫哲族用船打鱼解决温饱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用船发展旅游增收将成为新的致富方式。
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前进村,村民陈忠义告别了居住几十年的泥草房,搬进了新房。“国家补助一部分,自己掏一部分就住上了新房,别提多高兴了。”去年,陈忠义还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棚改攻坚也在同步展开。在煤城鸡西,68岁的李焕财和老伴2018年从平房搬进了楼房。“过去外面下大雨的时候,屋里积水能没到炕沿儿。”李焕财说。2016年至2018年,黑龙江省投入数百亿元,累计开建保障性安居工程55.28万套,逾百万人“出棚进楼”。
转变作风营造“好环境”
几年前,黑龙江省恒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旭每年跑政府部门不下一二十趟。如今,王朝旭感到自己跑政府部门的次数少了,直接到企业办公服务的部门却多了,“能够感觉到地方政府的变化”。
黑龙江省坚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重塑投资营商环境,以好作风好环境推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7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数字农业、普惠金融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建“数字龙江”。
特别是继续深化农业领域合作,在农村金融、农产品营销与品牌打造、人才培训等方面共同发力,进一步提升黑龙江农业竞争力。
一些干部群众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优、内生动力不足,仍是黑龙江省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体现。
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重振雄风,唯有坚持不懈地奋斗、心无旁骛地实干。“实干才能抓住难得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美好蓝图。”黑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