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更是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龙江强,把工业强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提高工业供给质量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和重要任务,有利于加快推进黑龙江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五个安全”,推进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按照黑龙省政府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黑龙江省工信厅牵头组织开展了《黑龙江省工业强省建设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目前已正式发布。
《规划》总体情况
《规划》全篇分为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总体思路与目标、发展方向与重点、重点任务与工程和保障措施五部分,以关联性强、创新性强、竞争力强和带动性强为主要考虑,规划了“433”工业新体系;以引领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招商链、政策链等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为主要考虑,提出打造“一区两带多基地”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围绕“百千万”工程和工业高质量发展,从总体实力、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市场主体、集聚发展5个维度提出了到2025年的主要目标。《规划》系统提出“九大任务”,将“八大工程”以专栏形式嵌入其中。《规划》将国家的战略部署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细化成具体目标、任务和路径,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工业强省、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总遵循,目的在于明确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工业体系和空间布局,为各市地在全省工业大格局中确定发展路径提供指南,为招商引资提供方向,为企业谋划项目提供指引,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通过规划引领,进一步推动黑龙江省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规划》主要内容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发展基础。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目前已能生产40个大类、162个中类、364个小类的上千种工业产品,基本形成了以中直大型国有企业为骨干,装备、能源、石化、食品、医药、冶金、建材等主要行业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工业总体平稳发展,综合实力稳步增强,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建设工业强省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面临形势。从国际看,新技术革命加速发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深度变革,黑龙江省工业发展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传统比较优势持续弱化,对黑龙江省工业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从自身看,黑龙江省区位、资源和工业文化底蕴优势犹在,在创新资源、营商环境与产业生态方面短板急需破解,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总体来看,黑龙江省工业发展虽然面临一些问题,但长期赖以发展的优势仍在,诸多无可替代的特色仍在,向工业强省迈进的底气仍在,推动工业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为动力,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聚焦工业强省建设,构建“433”工业新体系,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工业新格局,推动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工业强省建设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路径的创新和环境的营造,在总体思路上坚持“5个结合”,即把对接国家战略和勇担时代使命结合起来、把用足资源优势和狠抓深度开发结合起来、把做强重点产业和做长产业链结合起来、把统筹区域发展和聚焦点上发力结合起来、把谋求长远发展和稳定工业增长结合起来。
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改革引领,开放合作”“创新驱动,人才为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四大原则。
主要目标。全面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到2025年全省现代化工业新体系基本建成,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中有升,“百千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工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形成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全面振兴发展新局面,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断凸显。
(三)发展方向与重点
“433”工业新体系:优先发展绿色食品、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大先导性产业,优化提升化工、汽车、传统能源三大基础性产业。
“一区两带多基地”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一区”指的是以哈尔滨及周边地区构成的创新引领区,“两带”指的是包括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等重要工业支点城市的“工业支撑带”和包括以佳木斯为中心、其他资源型城市为节点的“转型升级带”,“多基地”指的是包括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高新区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基地。
(四)重点任务和工程
提出统筹推进“九大任务”,即完善工业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培育壮大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军民深度融合、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构建工业人才支撑体系。具体实施“八大工程”,即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供应链整合与提升工程、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工程、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军民深度融合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为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规划》明确了加强组织实施保障、创新财税支持方式、促进产融深度结合、提升要素保障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着力优化营商环境6个方面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