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切换
新闻
绥化市招商局
2013
05/23
10:49

绥化市地处松嫩平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辖九县(市)、一区,面积34964平方公里,人口548万,扣除县镇,有151个乡镇,其中建制镇63个。全市设市级试点小城镇40个,省级试点小城镇2个,国家级试点小城镇3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绥化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带动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1995年以来,全市小城镇建设累计投入28.4亿元。截止2001年底,全市小城镇建成区面积已达11858公顷,全市城市化水平已由95年的23.1%越升到33.9%;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已达18.35平方米,比95年提高10.7平方米,砖瓦化率由95年的31.5%提高到63%;小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8.3%,比95年提高12.3个百分点,道路铺装率达到51.36%,比95年提高个19.8百分点,绿化覆盖率达到19.3%,比95年提高个8.7百分点,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城镇广场、公园相继建成,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健全村镇规划体系,扬起规划龙头

通过小城镇建设的实践,绥化市各级领导干部的规划意识不断增强。市政府编制了绥化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了中心城市、县市区、中心镇、一般镇的空间布局,撤并了规模小、基础条件差的乡镇43个,使乡镇总数由194个减少151个。完善的城镇体系不仅使全市小城镇建设持续有序地进行,而且优化了基础设施投入,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减少和避免了重复建设。各乡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省规划院、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规划院校帮助编制小城镇规划,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使小城镇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起点更高。市政府成立了小城镇规划技术审查委员会,组织全市的规划专家对小城镇规划进行技术审查,合格后组织实施,从而保证了小城镇规划的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全市还在规划的深化细化上下工夫,肇东市编制了昌五镇新区、宋站镇工业园区、四站镇旅游开发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与此同时,全市普遍加大了小城镇规划宣传和依法管理力度,每年都组织全市范围的规划执法检查活动,查处暴光一些无规划建设和违反规划建设的行为,保证了小城镇规划的顺利实施。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塑造新形象

绥化市的小城镇建设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有利契机,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98年以来,全市本着“统筹安排、确保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对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和吸引力的重大项目上。共投入2.5亿元用于中心镇、重点镇的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级、次高级道路52公里,铺设地下排水23公里,安装路灯367盏,铺设彩色步道板9.2万平方米,安装广告灯箱260个,建设镇标、镇门11座。北林区四方台镇、肇东市昌五镇、宋站镇、海伦市海北镇、伦河镇、共合镇、安达市任民镇每年用于基础设施的资金都超过200万元。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镇容镇貌改善,极大地改善了小城镇招商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知名大企业到小城镇投资办厂,三年来全市小城镇招商引资达到1.9亿元。肇东市宋站镇吸引伊利集团投资近亿元,建设乳制品生产企业,壮大了工业园区规模,促进了乡镇工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全市出现了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集中的良好态势。近三年,全市有13.5万农民进入小城镇,使小城镇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望奎县先锋镇工业小区落户企业发展到14家,实现产值2.38亿元,是农业产值的1.9倍,年创利税1000万元。来自乡镇企业的财政收入就达400万元,占61.6%,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300人。全市平均每年用于小城镇建设投资达3.8亿元,增加2.2万人就业,拉动市域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

加快农房建设,百万农民喜迁新居

绥化市是个农业地区,市委、市政府把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放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把农房建设和砖瓦化提高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之中,严格兑现奖惩,有效地推动了农房建设的健康发展。“干打垒” 、土草房在绥化大地逐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95年以来,全市新建农房2482万平方米,农房砖瓦化水平达到63%,102万农民住进新居。

在加快农房砖瓦化水平提高的同时,绥化市还特别注重农房建设的特色问题,坚持多年实施农房建设“四个一”工程,每个县市抓一个样板房示范小区、每个乡镇抓一个样板房示范屯、每个村抓一条样板房示范街、每个屯抓一条样板房示范户。建设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考察学习,编制了样板房图集,无偿提供给农民,使农房设计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配套更加完备,形式更具特色,带动了农房建设整体上水平,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安达市双山村在农房改造上实行统一规划、整体开发,一次性改造成为高标准的小康村。庆安县发挥政策优势和资源,积极推进农房建设“四个一”工程,几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农房建设样板房示范典型群体,2001年全县农房砖瓦化率达82.1%。在村屯建设上坚持环境建设与文明建设相结合,在整体改造上搞突破,涌现出一大批住宅、环境、绿化等建设标准高的示范村和小康村。

改善村镇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城镇

1998年,绥化市被国家批准为生态示范区。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绿色绥化”的总体发展战略,把小城镇的发展定位在生态化建设上,全力实施绥化绿色走廊工程。用5至8年的时间建成一批高标准的生态小城镇,每个县市区都要抓2至3个生态示范镇建设,把公共绿地建设、居住区绿化、街路绿化、环城林建设、郊区风景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搞绿化建设。充分利用荒山、废弃地、沟壑等,大造生态林,鼓励农民退耕还林。积极推广太阳能房、稻草板房生态节能建筑,动员小城镇居民使用液化气、秸秆燃气灶,改变燃料结构。在小城镇推行集中供热,减少环境污染。三年来,全市小城镇共植树300万株,栽花580万株,种草52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绿地107公顷,小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19.3%,人均绿地面积5.6平方米;中心镇建设液化气站14座,集中供热面积34万平方米。海伦市东风镇坚持小流域治理与城镇绿化相结合,动员全社会力量大搞植树造林,注册成立了花木公司,不仅实现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山川秀美的生态建设目标,苗木生产也成为了这个镇的支柱产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给小城镇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绥化市将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引导、配套建设、有序推进的建设方针,努力构筑规模适度、梯次辐射、功能完善、各具特色、协调发展、富裕文明的小城镇体系,走出一条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撑,以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化、特色化、现代化的小城镇建设路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绥化市招商局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0455-8388507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