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足够长的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如今,再来品味其中的道理,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物理现象,在打造内陆口岸经济升级版的轨道上,黑龙江牡丹江检验检疫局用新的思维、新的机制,以扶持外向型经济园区建设为支点,开辟一条内陆经济“走出去”的新通道。
宁安源丰对俄国际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目前已开通宁安至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国际道路运输线路,成为黑龙江省首个具备“口岸”功能的物流园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宁安源丰逐渐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彩,成为名副其实的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说起园区发展壮大历程和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这其中汇聚着检验检疫部门的鼎力支持。
突破瓶颈 准确定位
缺少对外开放平台,曾是许多内陆县市开放型经济的“短板”,内陆地区的发展,必须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重要任务。牡丹江检验检疫局以前瞻性思维、全局性视野和开创性工作,站在了牡丹江市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如果延伸口岸功能,在内陆县市建设成外向型经济园区,依托绿色产品、交通便利优势,就可以实现产业突破。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园区正确定位、规范和引导,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注重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动态,更好地为园区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
思路有了,就要付诸实施。2009年以来,牡丹江局主动对接,把宁安源丰作为重点扶持项目,在建设初期,积极向黑龙江检验检疫局汇报,争取政策支持,力争早介入、早服务、早规划,帮助协调口岸局通关放行政策,解决CIQ2000专线开通,规划检验检疫办公厂区,设计实验室框架结构等。
优质服务 便利通关
2013年,牡丹江局检验检疫出口果菜1640批、重36810吨、货值2902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3.2%、33.6%和71.6%,牵动作用明显增强。原因何在?
当初,为了全力保障物流园区,牡丹江局在人员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成立了临时办公机构,专门抽调业务素质强、检测技术水平高的5名检验人员入驻园区现场办公。白天要完成局本部的日常工作,晚上又承担园区的检验任务,两年来全体工作人员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被他们体现得淋漓尽致。园区内每一份证单、每一车出口果蔬,都凝聚着检验检疫人的心血和汗水。
果蔬的鲜熟程度决定了价格,便捷的通关模式不仅降低企业出口成本,还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速度就是效益。“现场检验、现场处理、现场出证、口岸验放”的机制开始实施,实现了果蔬出口由多个环节、多次交易变为一次交易、一次包装、一次检验检疫、一次通关放行,原来3天至4天才能出口的货物,现在当天就可以过货,园区朝着“远东第一菜篮子”的目标快速推进。
技术把关 严抓质量
好质量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人们常说,过硬的产品质量是进入现代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敲门砖”。特别是目前世界经济处于低迷时期,要想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加国际大循环,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优质的产品质量,做到以质取胜。
质量好与坏由谁定论?那就是科学数据。针对宁安源丰物流园区实验室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牡丹江局先后两次安排技术人员到该局实验室学习培训,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并派人到园区进行“一对一”指导培训,组织开展10余次对比性实验,帮助园区实验室通过黑龙江局备案实验室资格。
在提升园区自身检测实力的同时,充分发挥牡丹江分中心的技术支撑作用。目前中心实验室已通过了CNAS评审,取得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三个资质,成为牡丹江局辖区第一个具有三重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项目达1067项,检测实力的提升,为保障出口产品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开阔视野 壮大发展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面对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对外园区的发展壮大,必将推动农业领域对外开放,让更多的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
检验检疫跳出园区看园区,把它放在农业产业这个链条中,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加以思考并付诸实践,提出从抓标准化基地建设上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构想。牡丹江局积极与宁安市政府沟通,达成探索实践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的意向。经过持续不断的跟踪服务、扎实有效的对接指导,宁安市于2011年11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黑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示范区面积220万亩,生产品种包括棚室蔬菜、水稻、洋葱、马铃薯、西香瓜等。示范区实行“政府主导、检验检疫支撑、部门联动”管理模式。在农用化学投入品管理上,建立供销台账电子化、网络化,实现便捷有效的监控、追溯和预警,有效杜绝了禁用农药,并对高毒和限制使用农药实行定点销售和实名购买。市、乡、村形成完善的农用化学供销体系,每个乡镇均有1名至5名植保员进行指导检查,依托宁安源丰对俄国际物流园区,形成“产销一体化”模式,使宁安地产果蔬出口量逐年递增,为上万户农民创造收益,实现了“一个标准,两个市场”,即:国际标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力争实现效益最大化、质量安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