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组
2011年2月
按照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全面落实省农村工作和市委十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强农富民”工程,加快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我市优势资源,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和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础现状
我市是特色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调优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化经营,实行市级领导包扶责任制,包产业、包龙头、包项目、包政策、包资金。做山水文章、发展特色农业;做生态文章,发展绿色食品;做口岸文章,发展外向型农业。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市委提出了“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深入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组建产业集群、实施项目开发、建设专业基地、拓宽市场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截止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18户,实现销售收入63.8亿元,绿色食品产业带动基地农户16.2万户,实现户均增收4800元,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企业整体规模小、精深加工率较低、产品研发意识不强、市场开发资金不足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 “强农富民”为目标,以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为核心,以绿色农产品加工为支撑,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全面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档次,用大基地促进大加工,用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用大品牌占领大市场,实现“三个转变”:即小农业向大产业转变,特色农业向绿色农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强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经营,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坚持自我发展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坚持重点产业与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大项目牵动与龙头企业带动相结合;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与降低能耗减少排污相结合。
(三)发展目标
2011年龙头企业发展到150户,2012年发展到165户,2013年发展到180户;绿色食品主要销售收入2011年达到95.7亿元,2012年达到143.6亿元, 2013年达到191.4亿元,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达到18万户,拉动农民收入8000元。
到2015年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龙头企业大发展。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10户,培育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5户,其中超百亿元的1户,50亿元的2户,10亿元的5户,建成绿色食品加工园区10个,构建产业集群。
——项目建设大突破。谋划建设50个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起点高、规模大、市场好的大项目,重点培育总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建设。
——精深加工大提升。绿色食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5%,其中精深加工率达到50%,绿色食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1。
——品牌建设大提高。放大我市现有的35个农产品加工业著名品牌效应,到2015年省著名品牌要达到50个,国家驰名品牌2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农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拉动能力大增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00个,参加绿色食品产业经营达到20万户,户均收入10000元。
三、重点产业和主要任务
根据我市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今后五年重点围绕农产品、畜牧水产、山特产品及商贸流通业四大领域,突出发展玉米、大豆、水稻、果菜、乳品、生猪、肉牛、食用菌八大加工业,组建产业集团,把产业优势化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
(一)玉米加工业
着力解决深加工少、规模小的问题。我市玉米加工企业主要有黑龙江镜泊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安和平酿酒有限公司、牡丹江白酒厂、牡丹江高科生化有限公司、穆棱凯飞食品有限公司、穆棱正园米业有限公司、希望集团海林永行饲料公司、林口信源酿酒有限公司、宁安市腾飞生物酶有限公司、林口裕达粮油贸易有限公司10户企业,到2015年年加工能力100万吨,销售收入达40亿元以上,打造年销售5亿元以上企业1个,大力开发玉米淀粉、葡萄糖、白酒、酒精、精制玉米油、双歧因子、赖氨酸等,组建玉米产业集团。
(二)大豆加工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叫响“非转基因”特色品牌。我市大豆加工企业主要有穆棱创力渔牧饲料有限公司、永和牡丹江食品公司、林口利通油脂有限公司、牡丹江正鑫油脂有限公司、海林海龙油脂有限公司、东宁天马集团贸易公司、宏源粮油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海林聚通油脂有限公司、林口金财粮食批发市场有限公司9户企业,到2015年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开发主要产品是豆油、豆粕、大豆蛋白粉、大豆软磷脂,加工产值15亿元。打造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个,组建大豆产业集团。
(三)水稻加工业
水稻加工企业主要有牡丹江市响水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海林市威虎山米业公司、牡丹江茂源米业有限公司、穆棱市和平米业有限公司、牡丹江制米厂、黑龙江镜泊湖农业开发公司、黑龙江红日升食品有限公司、海林金色庄园米业有限公司、宁安双江米业有限公司、宁安嘉联米业有限公司10户企业,到2015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主要开发优质米、米茶、米酒、米白金、米饮料等产品,销售额达到17亿元,组建水稻米业集团。
(四)果菜加工业
大力发展果菜产业,把“菜篮子”工程放到首位,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内在需求。我市果菜加工业、流通企业主要有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宁安源丰经贸有限公司、黑龙江龙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穆棱绿源蔬菜有限公司、林口天瑞成农副产品经销公司、牡丹江阿妈妮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牡丹江恩赐干调食品有限公司和牡丹江隆赫达食品有限公司8户企业,到2015年果菜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流通量8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组建果蔬产业集团。
(五)生猪加工业
我市生猪产业加工规模较大,生猪产业是我市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生猪产业加工企业主要有牡丹江鑫鹏肉业食品有限公司、牡丹江华誉食品有限公司、牡丹江阿穆尔食品有限公司、牡丹江笨笨乐食品有限公司4户企业,着力解决猪源不足问题。到2015年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头,辟建10万头生猪养殖场10个,销售收入达到53亿元。组建生猪产业集团。
(六)肉牛加工业
我市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最大的肉牛生产加工基地。我市肉牛加工企业有龙江皓月集团穆棱肉牛加工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有林口骏升肉牛养殖有限公司、林口兆福牧业有限公司、东宁连成牧业有限公司4户企业。皓月集团肉牛年加工能力20万头。由于我市育肥肉牛总量较小,满足不了皓月集团生产需要,到2015年全市育肥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组建肉牛产业集团。
(七)乳品加工业
我市现存栏奶牛8100头,年产奶量2.3万吨。我市鲜奶加工业有红星乳业集团、大湾集团、牡丹江硕业乳品公司,年加工能力15万吨,严重缺乏奶资源。到2015年我市奶牛饲养量达到6万头,产奶15万吨,销售收入15亿元。组建乳业产业集团,加大高端配方粉和高端液体奶开发力度,提高乳制品市场份额。
(八)食用菌加工业
我市是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现有食用菌244亿袋,鲜菌120万吨。我市食用菌加工业主要有东宁雨润绥阳黑木耳大市场有限公司、海林北味菌业有限公司、牡丹江中龙食品有限公司、牡丹江三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牡丹江龙飞商贸实业有限公司、林口岩手滑子蘑有限公司、黑龙江宏福山特产品有限公司、海林市俊峰猴头菇有限公司8户企业,年加工能力5万吨。到2015年我市食用菌总产量达到35亿袋,销售额100亿元。加工能力达到鲜品50万吨,开发木耳块、开袋即食品和营养配餐。同时开发山野菜,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销售额3亿元,组建食用菌产业集团。
在着力推进“八大加工业”发展的同时,推进马铃薯、烟草、蜂蚕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及绿色食品开发、物流,做大做强林口、宁安打叶复烤厂、宁安糖厂、北味公司、宏达公司、小蜜蜂公司、慈蜂堂公司、夏林公司加工企业,到2015年销售收入到达80亿元。
四、农业园区建设
按照市委提出的“农村经济项目化、项目工作园区化”的要求,我市辟建了22个农产品加工园区,这些园区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到2015年,我市要重点发展牡丹江生态食品园区、江南农产品加工园区、海林市农产品加工园区、东宁绥阳黑木耳产业园区、林口古城农产品加工园区、宁安范家农产品加工园区、穆棱下城子经济开发园区、共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海浪农产品加工园区、东宁对俄出口园区10大园区,固定资产投入达到50亿元,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哈牡绥东产业带集中,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五、推进措施
(一)要在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带上有新突破。要依托资源、区位和综合优势,突出发展畜牧产业、绿色食品和外向型农业,通过龙头企业集团带动产业升级。要推动四个主导产业大发展、快发展。特别是肉牛和生猪产业,要壮大大湾、惠民、建鑫等猪场和林口骏升、福林、兆福肉牛等养殖公司,扩大饲养规模,以满足鑫鹏、皓月生猪和肉牛生产需要。宁安市要大力发展养鸡业,供给正大集团生产。要扩大食用菌基地规模,“十二五”期间,食用菌生产规模力争达到35亿袋(块),搞好食用菌深加工。到2015年力争把我市建成黑龙江省东南部最大的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使我市蜂蚕、北药、山野菜、白瓜籽、冷水鱼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二)要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龙头企业是绿色食品产业经营的支撑点,抓住了龙头企业,抓住了大项目就抓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要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按照国家和省产业政策,要在土地使用、减免税收、贷款资金等方面积极扶持有资源基础、有产业规模、有科技含量、有市场前景的大项目、好项目。“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抓好绥阳黑木耳山野菜大市场新建项目,该项目由江苏雨润集团总投资10亿元,建占地67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黑木耳批发市场,2012年10月竣工,预计交易总额100亿元,利税10亿元。永和国际有机食品生态园项目,由上海弘奇永和食品发展股份公司投资3亿元,落户我市三道生态园区,新建年产2万吨豆浆粉、液态豆浆、大豆酸奶生产线,2012年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林口森豪糠醛有限公司糠醛生产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产糠醛1万吨,预计产值1亿元。我市新上2.5万吨番茄酱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2.7亿元。该项目已落户林口县2011年开始投产,预计年产值2亿元。黑龙江华仙甜菊有限公司糖甙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总投资1.8亿元,深加工糖甙产品1万吨,项目达产后销售总额达到6亿元,拉动2万多农户增收。
(三)要在组建农产品加工集团上有新突破。要坚持“扶大不扶小,扶强不扶弱”的原则,培植农产品加工产业集团,“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壮大皓月、正大、鑫鹏、响水、渤海、利通、双合、隆赫达、北味、黑宝十大产业集团,增强产业实力。要通过政府引导、改组改制、嫁接改造、招商引资等措施,盘活一批产业基础好的企业,使其成为我市大型农产品加工产业集团。通过扶持力争五年时间使我市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0个,农产品商品转化率和精深加工率达到85%和50%。要按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牵动和辐射能力。要适时召开银企对接会、产业推进会,扶持并引导企业调整结构、产品研发、开拓市场、扩大内需,使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朝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高、精深加工率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占有率高的方向发展,让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四)要在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上有新突破。要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集中到多村一品、一县一业。要沿201-301国道上构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特色农业产业带,打造优质产品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引领一村一品向加工园区集中、向产业带集中。各地要争取国家生产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加大一村一品、农业示范园区的投入,把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做大,用大产业、大基地支撑大企业、大加工。要搞好“订单农业”,签订农民信得过的“铁订单”。“十二五”期间,农业订单面积要达到650万亩,真正形成“猪合同”、“米合同”、“菜合同”。要依托东宁、绥芬河两大对俄口岸优势,加大对俄农业开发与合作,大力发展对俄生产基地建设,同时要搞好农产品出口基地备案工作,促使产业基地集约化经营朝着 “大而优、小而精”的方向发展。
(五)要在提高优质产品市场份额上有新突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国内外两大市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有序开拓市场。各地都要在农产品主产地、集散地,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农产品综合或专业市场,加快农村流通服务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培育下城子山特产品大市场、绥阳黑木耳大市场、林口龙腾农产品交易大市场、海林山市食用菌交易大市场、宁安源丰果菜交易市场等产地农产品市场建设。同时还要积极开展跨俄罗斯经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为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开辟市场空间。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引导基地生产,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产地认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要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全力推进ISO9000、ISO14000和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大专院校合作,建立农产品研发中心,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要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到2015年全市著名品牌要达到50个,国家驰名品牌2个,提升产品档次。要适时参加“绿博会”、“农博会”、“哈洽会”等农产品展销活动,宣传展示我市的优质农产品,以展促销,让牡丹江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六)要大力营造绿色食品产业优良发展环境。把绿色食品产业摆到各业发展的首位,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增加绿色食品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绿色食品产业投入机制,集中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扶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大筹资、融资力度,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支持规模骨干企业上市融资。建立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新型合作关系,落实好金融配套扶持政策。二是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职能部门作用,引导和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育新型企业家队伍。加大“三乱”治理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好贷款难、运输难等问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三是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充分发挥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组在制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确定重大项目、协调政府资金投入、制定政策措施等事项上的决策作用,认真落实有关部门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工作职责,实施包扶责任制,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各部门鼎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工作合力,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组织机构
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组
组长:王育伟副市长
副组长:赵洪生市农委主任
成员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委、农委、财政局、经济合作促进局、金融服务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规划局、粮食局、畜牧局、供销社、农研所。
推进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办公室主任赵洪生(兼)。联络员:市农委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刘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