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7.63平方公里扩展到50平方公里,由中俄经贸通道升级为产业集聚的平台和载体,由沿边对外开放先导区成长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力军……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阔步向前。
自199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国家级合作区以来,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合理利用独特的区位、资源、能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黑河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全力打造市域经济发展增长极,为拉动黑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黑河整体开发战略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区伊始,合作区重点发展国际间经贸合作和出口导向型工业,以边境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为先导,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
以拓荒者的创业精神,合作区投资2.81亿元,完成起步区7.63平方公里“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使黑河城市面貌、城市功能和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开发了大黑河岛国际贸易区,建设了联检大厅、口岸码头、保税仓库等一大批设施,为扩大对俄经贸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先后引进国内20多个省市地区500余家企业入区开展对俄贸易,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对外经济贸易、劳务输出、科技合作取得良好业绩。
“开拓创新、敢为人先”是合作区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理念。2002年7月,国家有关部委正式批准实施黑河对俄购电项目。12月,省政府同意黑河建设跨江输变电线路,并对建设俄电加工园区提出了原则要求。2004年4月1日开始进口俄电。7月,省经委正式划定五秀山俄电加工区为对俄购电专属供电区。合作区在全国开创了以边境贸易方式购进俄罗斯电力的先河。目前,已投入运营的跨江引俄电力输变电线路有2条,年输电能力30亿千瓦时。
在经历了边贸萎缩、俄罗斯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困难和考验后,为迎接新一轮发展高潮,2005年9月,黑河市委、市政府决定赋予合作区在市域经济发展中更加突出的经济职能和崭新的定位:市直经济的龙头,产业发育的平台,招商引资的载体,改革开放的先锋和实验田,中俄边境线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管理范围调整为50平方公里,负责管理六个产业园区。
站在新的起点上,合作区确立了“贸易营造优势,产业构筑强区,环境塑造形象,服务推动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力推进载体建设,精心打造生态园区、品牌园区,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依托俄罗斯能源、资源,面向俄罗斯市场,合作区不断加强载体建设,持续延伸产业链条,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出。预计200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将实现3.5亿元,同比增长59.1%。五秀山俄电加工区是我省重要的硅基、硼基新材料产业基地。2003年6月开工建设,现有9家生产企业。自2004年4月企业陆续投产后,截止到2008年10月份,已累计生产工业硅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6亿多元,上缴税金8500多万元。入区企业浙江宁波合盛集团继续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高纯度金属硅及配套14万吨工业硅项目,一期工程已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同时,合作区积极实施产业升级,正在推进构建金属硅——多晶硅光伏产业链以及金属硅——有机硅化工产业链。
二公河俄电加工区是有机化工产业基地和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今年9月底,英属维尔京群岛争龙集团公司投资20.55亿元的年产14万吨聚乙烯醇项目开工建设。顺兴经贸公司投资2340万元建设年产8万吨果蔬出口加工项目,君达塑料制品公司投资2344万元建设年产4000万条编织袋项目,预计均可在年底建成,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
近五年来,合作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新建千万元以上项目17项,其中基础设施项目3项,工业项目12项,服务业项目2项,新增就业岗位近4000个,对市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经济总体实力的逐步壮大,合作区正在从营造资源、区位等自然优势的初级发展阶段,逐步进入到营造产品、市场等产业优势新的发展阶段,综合竞争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展望未来,合作区将进一步发挥“改革开放的先锋和实验田”作用,着力推进园区高水平、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土地集约使用和资源综合利用,为建设小康黑河、和谐黑河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