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切换
新闻
聚焦经济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努力当好黑龙江省振兴发展的“排头兵”
2017
02/28
08:04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全省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研判全省经济形势,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了做好具体经济工作应着重把握的6个方面问题和9项重点工作。这些是进一步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安排和务实举措,对于哈尔滨市进一步开创经济工作新局面、不断加快振兴发展步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国家密集出台的支持东北地区振兴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调整、鼓励创业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了全市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2016年前三个季度,哈尔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连续九个季度保持东北地区副省级城市的首位,预计全年可突破6000亿元。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7%。这一发展成果,为顺利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扎实做好2017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更增强了我们奋力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清醒地看到,哈尔滨市在与全国同类城市的比较中,依然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形势。特别是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审视,尽管近年来我们大力构建“4+6+1”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了绿色食品和旅游两个超千亿元产业,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不够,尤其是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这是影响和制约哈尔滨市振兴发展的主要矛盾。另外,体制性矛盾、机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打破,市场化程度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环境竞争力不够强,这些都是哈尔滨市加快振兴发展必须要持续用力解决的重点问题。对此,我们要客观全面地分析,既要认清推进经济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周期性、总量性、渐进性的特点和规律,更要认清搞好经济建设必须在优化调整结构、创新体制机制上攻坚克难、奋力突破,这样才能确保全市经济建设行稳致远,不断打牢哈尔滨市振兴发展的坚实基础。

哈尔滨市作为省会城市,集聚了全省的优质资源,经济总量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经济建设质效高与低、步伐快与慢,直接关系到全省振兴发展进程。我们一定深刻认识哈尔滨市在全省振兴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强化省会城市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深刻领会省委对全省经济形势的科学研判,认真贯彻省委对推进全省经济建设作出的重大部署,特别是在当前全省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哈尔滨市要挺起全省的“脊梁”,进一步发挥好龙头作用,为全省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承载和支撑振兴发展的根本基础。哈尔滨市的比较优势在于产业基础相对完备,主要短板在于产业规模偏小、总量不足,实现振兴发展的关键是做大做强产业特别是工业。要着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切实解决工业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的问题,努力实现工业总量、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明显提升。坚持创新驱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权”制度改革,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坚持项目牵动,持续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强化招商引资针对性实效性,引进建设一批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大项目。要紧紧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改造升级“老字号”步伐,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哈尔滨行动计划,重点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等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大深度开发“原字号”力度,依托丰富的农牧业资源,重点发展高品质食品、乳制品、畜牧产品,推动食品产业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加强培育壮大“新字号”工作,瞄准产业链高端,重点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增材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制造与服务的系统集成与融合发展,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加快振兴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大力推进哈尔滨新区开发建设,切实构建与市场完全对接的体制机制,促进产城融合,着力打造体制新、效率高、功能优的新增长极。继续用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落实,持续深化现代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等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实施国企改革攻坚,完善国资管理体制,加大混改和兼并重组力度,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提高国有资产收益。稳步推进财税、投融资、社保体制等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领域的改革,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消除各种壁垒和障碍,不断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推动以对俄为重点的产业、科技、经贸合作全面升级,加快连接欧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加强对外产业合作平台建设和境内外对外合作产业园区建设。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遵循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律,贯彻“五个统筹”要求,推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进一步破解城乡大二元结构。深入实施产业强县战略,科学规划县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统筹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充分释放县域发展潜能。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一步完善“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格局。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做好涉铁重大项目的配套服务工作,完善水、电、气、暖等网源管网体系,进一步提升城乡生产生活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城乡路桥、城市地铁建设,以及换乘枢纽和BRT公交系统建设,着力构建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支撑、出租车和轮渡为补充的一体化公交系统,确保城市交通顺畅。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各类“城市病”,探索建立城乡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强化城乡环境治理,着力打造绿色环保、宜居宜业城市。

全面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公共资源投入保障,确保经济发展成果更好地普惠人民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居民就业和增加收入,大力支持创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健全工资水平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大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工作,加快推进跨统筹地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医疗保险费用异地结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保资金多元化筹措,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养老服务普惠工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城乡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和责任制落实,加强精准施策,突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加大资金整合和产业扶贫力度,确保到2020年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面脱贫。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法治方式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明确工作标准,落实责任主体,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为各类创业创新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贯彻执行清单和“五证合一”制度,实现市、区县(市)政务服务网络体系互联互通,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运行模式,提高审批办事效率。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行为,开展政府违约问题专项整治,加大基层发展环境整治力度,持续优化全市经济发展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