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切换
新闻
“直击东北经济”——专家这样看东北
2017
01/31
13:42

东北经济怎么了?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该怎么干?为解答这些疑问,中央网信办日前联合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网信办组织了“直击东北经济”主题采访活动,由网络媒体和权威专家组成的联合采访团分赴东北三省实地调研以求解“新药方”。采访团的专家学者对东北振兴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黑龙江 紧扣“一带一路” 打通中蒙俄大走廊

参与“直击东北经济——黑龙江行”专家媒体采访活动的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研究院执行院长储殷表示,从黑龙江省来看,东北地区的困境主要可分为内外两层因素。内部原因是市场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内部经济结构不平衡、城市经济活力不足。外部因素主要集中在周边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及区域产能方面。近几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俄罗斯经济持续走低、中日政经关系陷入低谷有关。

储殷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找到抓手,实现内外联动,就成了振兴东北的关键。从黑龙江近几年实践来看,紧扣“一带一路”主题,打通中蒙俄大走廊,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点睛之笔,并已取得了积极效果。中蒙俄走廊在能源、农业、旅游、高新技术产业、机械制造等方面具有广阔合作空间,而这些也正是拉动黑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黑龙江的边境安全、交通状况、工业基础、能源资源条件都相对较好,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可行性更强,推进民心相通的空间也更大。这意味着,建设“一带一路”更容易在黑龙江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黑龙江省有着重要定位:“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刘小宁表示,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把黑龙江省打造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枢纽,开创经济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和新的发展动力。

资料显示,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总指数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内地31个省份中辽宁省排名第10位,吉林省排第18位,黑龙江省排第21位。而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市场化指数方面,辽宁省排第15位,吉林省排第20位,黑龙江省排第27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宇认为,加快市场化进程,不仅有利于打破旧的经济体制束缚,加快企业向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转变,而且也有利于加速东北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实现产品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重构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格局。

吉林 “创新引擎”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实施振兴战略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环境得到改善,但制约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专家认为主要问题表现在:科技创新成果本地转化较少,科教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国有企业创新效率不高,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业活动不活跃,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相对缓慢;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竞争力不足等。促进东北创新发展,有利于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培育竞争新优势。

在“直击东北经济——吉林行”采访活动中,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克里斯汀·辛德勒是采访团里唯一的外籍专家。

克里斯汀·辛德勒表示,吉林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一批新兴的高新装备企业不断成长,位于长春的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是首颗中国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光学成像卫星,2015年发射后成功获取了大量高清影像数据,包括世界各地标志性地点影像,为国土资源监测、土地测绘、智慧城市建设及生态环境监测等提供遥感数据支持,并且以高质量、低成本优势比肩欧美同行。卫星产业成为新一轮东北振兴过程中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任继球通过调研发现,吉林省正在积聚新动能,深挖自身比较优势。他说,政府的作用重点在于培育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重点建设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基础研究设施,整合区域资源构建开放合作的制造业平台,贯彻落实简政放权,并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士何伟认为,吉林省还应注重内延型增长,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明确定位,上下形成合力。最为重要的是要达成深化改革的发展共识,只有改革才能实现振兴。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俊江认为,吉林要发展,还要在创新、创业上继续下功夫,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开展一些原创性的创新活动,使研究成果尽快和企业对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辽宁 优化营商软环境 激发经济新动能

近年来,东北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减弱、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所面临的种种障碍及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相对滞后,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东北地区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政府和市场的功能边界尚未得到科学认识、政府权力没有得到合理控制和约束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直击东北经济——辽宁行”采访活动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张杰表示,市场化改革的相对滞后,必然会导致投资、营商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政府和市场关系没有理顺,必然会导致“官本位”和“关系型经济”的盛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面临重重障碍;而政府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约束,必然会导致企业投资和经营活动面临“吃拿卡要”、不合理的税费成本、高昂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因此,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政府行政体系改革,全面提升“软环境”,已是决定东北经济能否振兴的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

张杰认为,重塑和优化“软环境”,既需要政府各级层面的组织领导、强化督察及媒体监督“三位一体”的主动措施,更需要构建有效的制度体系及建立长效的执行体系加以保驾护航。

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徐静认为,要以政务智能化改善企业营商环境,推进“互联网+政务”智能化政务服务模式,提升政府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营造良好的营商软环境。

就“投资不过山海关”及人们对东北营商环境的质疑,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地表示,辽宁省通过省人大颁布《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成立由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挂帅的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有损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采取集中整治措施,对有关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严肃查办。地方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创造让各种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制度安排,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是政府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政府治理变革的迫切要求。提高地方政府的“善治”与“良政”水平,也是东北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努力,都将使东北地区重新成为投资热土。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