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在这片天蓝水净“最敢叫响纯天然无污染的地方”,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独具特色的食用菌、山野菜,越桔、蓝莓、刺玫果、山葡萄等野生浆果遍布林间。这里地广人稀,农业开发晚,土壤肥沃且没有污染,使得开发生态食品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
2015年,大兴安岭地委、行署审时度势,将森林生态食品业作为经济发展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并将其列为全区转型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
要想发展森林生态食品,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所在。去年以来,大兴安岭坚持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实现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全面发展,切实加强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示范基地181个,培育各类养殖典型57个。通过发展绿色种植和养殖,打造企业带动基地和种养户的产业链条,引进了宛西制药等知名企业9家,培育本地加工企业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建设原料种养基地46个,吸纳承包职工347名。如此一来,绿色产业基地与龙头企业实现了紧密对接,逐步形成了“企业+基地+种养户”的发展经营模式,为发展绿色生态森林食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一系列绿色生态食品产业龙头的带领下,大兴安岭“三品一标”认证总量迅速扩大、产品质量稳定可靠、综合效益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在国家对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提高门槛的情况下,全区获得“三品一标”产品达到105个,其中有机食品31个、绿色食品10个、无公害产业认证达到59个、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森林生态食品业要发展,必须要确立产业发展的格局,搭建完整的体系平台。大兴安岭各地通过近几年的实际发展,认真研究和科学谋划,围绕食用菌、野生蓝莓管护、北药种植、特色养殖产业,初步形成“一局一品”、“一局多品”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国家林业局产业联合会申报了10个企业诚信品牌,搭建了林下产品诚信平台。结合实际,编制下发了《绿色食品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商标使用管理办法》。依托地区农林科学院和塔河科技示范园区,制定了《黑木耳技术标准方案》、《蓝莓协会野生蓝莓产品联盟标准》。品牌建设和绿色食品项目工作方面都在大力稳步推进,2015年,全区重点推进的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共7项,年计划投资11240万元,截至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已完成12297万元,完成计划的109%。
其实,在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大兴安岭就加快研制《绿色食品市场开发推广方案》,专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各县区、林业局,就绿色食品的市场建设、品牌使用、产品情况、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项内容,进行实地调研,建立了大兴安岭“电子商城”交易平台,促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2014年,他们以大兴安岭林区特色产品批发市场和塔河新建市场为中心,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和个人为主体的市场销售运作模式,建立旗舰店(直营店),逐步完善林下产品交易、物流、配送、仓储集散等功能。同时,强化林下产品品牌建设,对达到一定规模和质量标准的,统一使用“大兴安岭”商标。加快培育产业龙头,加强与宛西制药、康恩贝等企业联系,争取尽快建成投产。
大兴安岭加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扶持产业发展,全区现有加工企业13家,区内交易市场35处,国内经销场所151处,黑木耳、猴头、灵芝、毛尖蘑、香菇、平菇、北虫草等种植基地96个,面积达19167亩,养殖食用菌13702万袋,菌包厂13个。目前全区拥有“北奇神”全国驰名商标、“永富”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大兴安岭黑木耳”经国家商标局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呼玛黑木耳”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8个产品被认证为有机食品。
为推动产业发展,大兴安岭地区专门制定了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末,全区森林生态食品产值预计43.8亿元,同比增长11%。
一系列超常的措施,使森林生态食品产业一路滚雪球般快速发展。目前,全区森林生态食品已形成以蓝莓和食用菌为代表的10大系列800余个品种,实现产值30多亿元,产品不仅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还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成为拉动林区发展、职工致富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