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切换
新闻
黑龙江现代农村职教试验区效果初显
2016
05/07
19:11

记者今天从省教育厅了解到,自2012年黑龙江省被教育部确立为首个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以来,省委省政府高位谋划,把加快发展、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推动黑龙江农业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围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配合国家“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项目,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这一主题,积极推进教育与产业联动发展、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发展。

试验区阶段性成果展。

保障粮食安全是重要的国家战略,黑龙江省承载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使命,借助试验区平台,先行先试,探索出切合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民众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与期盼相契合的农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之路,为我国农村职教改革创新提供可借鉴的制度、经验和模式。

试验区项目建设之初,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联动”,围绕破解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衔接不顺畅、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强、涉农人才培养与农业产业需求衔接不紧密等发展瓶颈和改革难点,设计实施了农村职成教育改革试点县建设、集团化办学试点、服务“两大平原”紧缺人才培养等10个项目。点、线、面系统推进,目前,项目涉及的牵头学校有100多所,承担整个县域推进农村职教综合改革的试点县17个,承担整个区域推进农村职教综合改革的试点市1个。

将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纳入国家关于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战略部署,把加快“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作为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加速器,推动农村职业教育成为服务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以试点县、涉农职教集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等项目为载体,推进两区联动、产教融合、校企互动。如宁安市、穆棱市等试点市县在整体规划方面,有意识地将职教园区建在产业核心区,实现零距离服务产业。

三年来,试验区初步建立了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增幅明显,省级财政三年累计投入2.49亿元用于试验区建设,形成了很好的拉动效应,如投入试点县项目1.58亿元,预计拉动各县投入8.48亿元,已到位3.965亿元。2015年,黑龙江省建立了生均经费保障机制,确定到2017年逐步将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提高到1.2万元标准,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按专业类型分档确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最低不少于3000元。同时落实了地方投入责任,明确了省级统筹、市县为主、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多元投入方式。建立了绩效奖补机制,每年对省属学校和市县进行综合绩效考评,统筹职业教育资金向优质特色职业院校倾斜。

创新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实行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社会参与”管理体制,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统筹”。建立了省部共建机制。近三年国家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共投入3.7亿元,中央职教专项奖补资金8.34亿元,教育部领导在项目建设上也给予了具体指导。政府主导,完善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机制,建立了23个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了12个省级、6个地方性职业教育集团,参与的行业企业及科研机构达667个,惠及中高职及本科在校生143万人。建立了统筹发展机制。统筹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基本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统筹了中职教育资源。开展了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专业优化。中职学校由2014年的391所减至242所,新增了30余个急需紧缺专业,停办了123个专业点;整合了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各试点县形成了“依托职教、集中培训、部门配合、资源共享”的培训统筹管理模式。

试验区授牌。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了中高职衔接通道。通过中职升学、单独招生试点、优秀毕业生保送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扩大了中职毕业生接受高一级教育的机会。开展了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从2013年的7所高职44所中职、10个专业1732名试点学生,扩大到2015年的25所高职126所中职、58个新增专业点4385名试点学生。构建了县域特色的现代农村职教体系。全省现有农业类中高职院校93所,每县设有一所职教中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由87个增加至98个,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由827个增加至1077个,初步构建起以县级职教中心学校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发展的县域职成教育网络体系。

基础能力不断提升。重点建设了32所国家级和21所省级示范(骨干)中高职院校,推进了30个中高职涉农专业(67个专业点)建设。首批9个试点县固定资产总值由18273万元增加至43134万元,教学仪器设备值由10224万元增加至16911万元,实训基地由265个增加至398个,在校生规模由2013年的23583人增加至2015年的29879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中职学校参加培训进修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3.5%,高职院校40%以上的专任教师接受了新一轮专业能力培训,骨干教师受训率达100%。全省涉农专业招生实现了稳定增长,涉农中高职院校达116所,开设涉农类专业54个,在校生46000余人。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积极探索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和学徒制试点等改革,涉农专业内涵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农村职教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涉农类职业院校与各市县、垦区各农牧场、企业、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实施了“场校共建”、“校地共建”、“校社共建”等合作形式,探索出“基地+园区+农户”等多种产教互动助农模式;在15个县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项目试点,招收农民学员11571余名;县级职教中心社会培训由38016人次增加至43677人次,新增新型职业农民和劳动就业准入等培训113639人次,为提升农民素质、稳定农业生产劳动力队伍做出了贡献。

带动示范作用突显。试验区建设实现了第一阶段的预期建设成效。目前,已有7个省部共建试验区试点县获批国家职成教育示范县,2014年入选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四个省政府层面发言单位,2015年受教育部委托组织召开了全国涉农职业院校干部培训班,300多名与会人员学习研讨了龙江经验,并现场参观了建三江现代化大农业和讷河市职业教育改革情况,2016年讷河市在全国职成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为唯一市(县)政府做了典型发言。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