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黑龙江省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其中一项改革任务就是整合涉农资金。
目前,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涉农资金整合第一阶段(2013—2015)试点任务已经结束。试点工作取得了哪些经验,还有哪些难题待解?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此采访了黑龙江省财政厅厅长王庆江。
各部门上省政府专题会“争取”资金
王庆江介绍说,三年来,黑龙江省共整合涉农资金931.3亿元。从实践看, 有效改变了过去涉农资金管理“散、小、乱、杂”等问题。
“在时间上,不再分年度平均安排,在施工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一步到位建设,早日发挥效益。在空间上,按照以往面面俱到、平均分配的方式,谁也见不到成效,也干不成什么事。现在集中在一部分地区进行投入,解决了‘撒芝麻盐’的问题。”王庆江告诉记者。
根据具体情况,资金整合可以是部门内部整合、跨部门进行整合,还有的是部门对接整合。“部门对接整合,改变了过去各自搞规划的弊端。比如,将水利部门工程建设资金和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资金配套,水利骨干工程修到哪里,土地整理资金就往哪里安排,将田间水利工程与水利骨干工程对接。这种对接我觉得是很有效的。”王庆江说。
资金跨部门整合,优先安排哪个部门的资金,这在实践中是协调的难点。“靠财政厅协调不了。省政府才是涉农资金整合的责任主体。”王庆江告诉记者,在每年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省政府要召开专题会,根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原则和方向,区分轻重缓急,落实到具体项目。而这样的场合就要看各部门如何在会上进行汇报,为自己争取资金了。“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干,怎么干,达到什么效果,必须得说得清楚明白,才能争取到资金。”
精准扶贫:将财政扶贫资金砍块下达
在王庆江看来,资金整合、集中使用可以重点解决科技贡献率偏低、农机化程度不高、水利设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规模化经营程度。
“规模化经营可以改变农民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比较差的局面。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诸如收割成本等也有所降低。”王庆江说。
涉农资金整合,对于贫困地区有什么样的意义?“过去扶贫,就是用扶贫资金来解决贫困户、贫困村的生产生活。现在整合之后,除了扶贫资金之外,社会事业资金和生产发展资金都可以向贫困地区倾斜。”王庆江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黑龙江探索将财政扶贫资金,按照因素法砍块下达至各市县,由各市县自主确定支持项目,有效提升了精准扶贫能力。
作为试吃螃蟹者,黑龙江在涉农资金整合试点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受到传统管理方式和思想的束缚。“这是我部门的专项资金,归我管,省政府收回去整合了,我这个部门干什么、怎么干?‘撒芝麻盐、平均分配’的惯性思维仍然需要一个转变过程。”王庆江说。
此外,资金整合与国家各专项原有的规划、任务目标等也会产生冲突。王庆江说,“属于国家规定跨年连续推进的项目资金,我们就上报具体项目和实施方案,并明确具体任务目标,其他的我们就是根据本省情况进行整合,否则按原渠道和办法对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就整合不了。”
难题仍有待在实践中解决。王庆江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国家将继续授权黑龙江省开展为期两年的第二阶段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并将采取“大专项+工作清单+集中下达”的整合模式,促进中央宏观调控与地方自主统筹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