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切换
新闻
构筑人才培养高地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5
10/30
23:02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如何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让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和高职教育互动提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面向市场,分层次、分类别,科学设置专业,创办有优势、有特色的品牌,走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教融合办学之路,不断提升办学竞争力,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一、发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功能

按照地委“发展六大产业,实施三大工程,营造两大环境”的发展战略,我们要发挥高职教育三大功能,推进产教融合,激发发展活力,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培养产业紧缺人才。要围绕地区“六大产业”调整专业设置,将办学优势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针对地区实际调整专业,重点发展保护生态安全与绿色矿业的农林牧渔、制造类和能源类专业,发展面向生态旅游业、生态食品、生物医药业、文化产业类专业,形成了以林业为主,医药和文化教育为辅的专业建设格局。强化森林防火和森林培育研究,拓展养老护理专业,服务地区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工程。开设了国内高职院校唯一的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省内唯一的选矿技术专业,打造了省内外知名品牌护理专业和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临床医学专业。建设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两个,教育部、黑龙江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项目3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院级重点专业4个,重点专业数占开设专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与哈尔滨铁路局、地区电力工业局、恒友家具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10多个专业订单培养协议,每年输送优秀毕业生1000人以上,满足了地区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依托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工信部电子行业第三职业技能鉴定站、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站的实际,“十二五”期间,学院为地区从业人员开展了50个工种和普通话等级职业技能鉴定,为各行业从业人员开展职业资格鉴定1000多人次,为我区从事护林防火专业人员开展了GPS火场应用、通讯技术、林火预报技术等培训400多人次。作为我区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我们每年都选派相关教师分别到地区卫生局、地区妇幼保健院、地区总工会等单位,对我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全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社区下岗再就业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卫生保健、母婴护理、企业管理、心理健康等专业培训,并开展了网络营销、木耳养殖、北药种植等短期培训,已培训各类人员5000多人次。

提高科研产出能力。充分利用学院现有专业人才和科研设备设施,积极开展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先后争取了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省级科研项目16项、地级科研项目20多项,为地区“调结构、促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成立了生物产业研究中心,对沙棘油、黄酮、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研究开发出桦褐孔菌袋泡茶、稳心草颗粒、猴头多糖口服液等产品;建立了北药种植科研示范基地,开展了金莲花、稳心草、黄芪等中药生产技术研究,为北药标准化种植与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对部分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检测,为保健品和药品生产提供中间体。我们组建了食用菌、蓝莓、北药等生产技术专家组,做好对地区开展的全民创业服务;为各县区局及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余项,其中有学院所获的10项专利,每年都有多名教师深入基层进行技术指导,促进企业产品更新,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二、推进以职教集团为纽带的产教融合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道路”的办学模式,积极拓展校企合作途径与方式,促进行业、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我院牵头组建了大兴安岭职业教育集团,已成为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的中国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现为省教育厅、省工信委、省林业厅等联合批准成立的黑龙江省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建立健全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立了有行业企业广泛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8个,制定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教师激励制度20余项,形成了集团化办学和符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职教集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创建了遍及全区、辐射生源地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创业、实训、就业基地;引入企业职工岗位标准,校企联合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系统设计和推进实践技能培养过程,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相衔接,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结合。

提高合作创新能力。我院牵头组建了大兴安岭林区食品药品质检与研发中心,可为地区行业企业提供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服务,合作开展食品研发和药品、保健品开发。通过与地区技术监督局、质量检验所等单位合作,研究制定了10余项绿色食品检验检测标准,对推动全区绿色食品企业规范化建设,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我院主动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与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开展科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应用,为地区产业转型提供人才科技服务。学院不断加大对科研人员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重点培养从事生物技术、食用菌养殖、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人才。建立了专业、职称、研究方向趋于合理的科研梯队。科研人员领办的林下资源研究所、经济真菌研究所等,在为全区林下经济产业服务的同时,也为学院创业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认真做好继续教育工作。我院结合实际,为行业企业提供“订制”式服务,积极探索有利于全区职工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灵活学习方式。在做好全日制人才培养同时,认真开展非全日制教育,不断满足行业企业需求。为适应全区经济转型、全民创业对人才需要,我们认真开展面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林业职工、农民、退役军人、下岗人员等教育培训。针对继续教育人员特点和社会需要,不断拓展教育范围,延伸人才培养链条,为参加学习、培训人员就业搭建平台。通过与人才服务中心、社区合作,开设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文化生活类课程,向全区免费开放相应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创建了大兴安岭远程教育学习广场,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服务,促进了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依法治校,实现规范化、法治化管理

为使职业教育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实现学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加强学院章程建设。成立由学院党委书记、学院院长任组长的《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章程》修订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制定学院《章程》,做到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有章可循,提高了学院管理水平;完善内部管理。认真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定期召开院长办公会和党政联席会议,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加学院学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了院企合作决策机制。扎实推进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深化教育教学等综合改革,做到对发展规划、基本建设、重大项目等开展合理性、可行性、合法性论证,依法开展各种办学活动。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院成立目标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了《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目标管理办法》,通过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专业评价体系制度,支持各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等开展教学质量监督,做到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从技能实训到生产实习,从教学过程到就业过程的监控管理。建立依法治校考核机制,制定明确的工作岗位职责,认真落实学校教职工参与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营造法治文化浓厚氛围。把法治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营造体现法治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到立德树人。通过校园网、宣传栏、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将平等自由意识、权利义务观念、职业精神等渗透到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将学生日常行为规则、教学要求夯实在学院校训、办学传统、教育理念中。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教师、工作人员依法执教意识培养,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努力培养学法、懂法、尊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技术技能筑牢强区基石,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我院要继续以提升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齐心协力,推动职业教育再创辉煌,架设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桥梁,为全面建成林区小康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