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切换
新闻
黑龙江省“十二五”工业节能规划
2015
08/09
23:04

 前 言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推进多个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作,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令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资源产出效率显著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得以实现。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工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黑龙江省工业建设将面临着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巨大压力。面对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和区域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黑龙江省需要从省情特点出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依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节能中长期规划》、《黑龙江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文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能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开源节流并重、节能优先、和谐发展为基本原则,结合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目标,编制该《黑龙江省“十二五”工业节能规划》,总结了黑龙江省工业建设在“十一五”时期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与重点任务,加快推动黑龙江省工业建设发展方式转变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本规划于2009年8月开始着手编制,期间与国家工信部及有关国家级行业协会、省内各大行业协会(冶金、建材、煤炭、石化、轻工)、省统计局、省电力公司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交流,两次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向有关省直部门、行业协会、节能服务机构、各地市工业节能主管部门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进行了4次修改,于2011年7月形成了《黑龙江省“十二五”工业节能规划》(报批稿),经省工信委主任办公会认真研究,通过了该规划。

黑龙江省“十二五”工业节能规划

一、工业能源利用现状

(一)工业能源消费基本情况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0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比2005年增长84.8%。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791.0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7.9%,“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8.4%,能耗增幅低于生产增速5.9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45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了38.2%。

(二)能源消费特点

1、能源消费呈增长态势,但增速低于经济增长

201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1234万吨标准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369亿元,单位GDP能耗1.156吨标准煤∕万元,比2005年下降0.304标准煤,完成了“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节能任务。近几年能源消费总量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而扩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有上升趋势,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789。从增量因素看:一是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12%,带动能源总量增长;二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提高;三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能源需求总量增加;四是新型消费热点的形成,特别是住房、汽车、耗能较多的家用电器,也使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五是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然很低,也使能源总量不断增加。

2、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重上升

“十一五”期间,从三次产业能源消费情况看:第一、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年均增长较快,都在10%以上,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年均增长较慢,大约7%左右,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下降。2010年,全省生活消费能源由2005年的638万吨上升到2206万吨,年均增长约28%,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7.8%上升到19.7%。

3、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重较大,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在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68.7%,煤烟型污染已相当严重。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城市大气污染已由煤烟型污染向煤烟、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发展。粗放型使用能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4、工业用能占主导地位,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2010年全省一、二、三产业和生活用能分别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4%、61.9%、12.4%和21.7%,其中工业用能占62%。从企业能源消费规模分析,省重点耗能企业354家,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企业25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占工业能源消费的80%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节能、提高能源效率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节能的迫切性、紧迫性和节能优先方针真正落实还有较大差距。各区县在发展的问题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但是,对调整经济结构(包括行业结构、产品结构),降低高耗能行业和高能耗产品的比例,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对待节约的问题上,还未能从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落实到位。存在重抓上项目、上规模,热衷于见效快,轻节约型内涵式的发展。

2、单位产值能源消费较高,产业结构不合理

2010年,全省万元GDP能耗1.1565吨标煤∕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25吨标准煤,比先进省市高50%。有些主要工业品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2010年,全省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12.7%、49.8%和37.5%,而一、二、三产业和生活用能分别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4%、61.9%、12.4%和21.7%。高耗能的第二产业61.9%的能源消费只创造了49.8%的GDP;二是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作为老工业基地,重点耗能行业落后的设备工艺所占比重仍然较高。三是管理水平低,与节能密切相关的能源统计、计量、考核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人为损失浪费严重。四是部分地区出于地方保护和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对淘汰落后、压缩能耗过高的过剩产能不积极。

3、激励政策和节能长效机制还未形成

在工艺装备节能改造、节能设备研发及推广应用、节能奖励等方面,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未能建立有效的节能激励机制,缺乏有效推进节能工作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及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节能宏观管理缺乏刚性约束。

4、市场化运作机制发育不全

综合资源规划、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能效标识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没有得到广泛推行,有的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在节能技术产品推广、重大节能项目示范、节能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市场化运作机制作用不够,没有形成有利于促进节能的市场环境,企业节能的内在动力不足。节能信息传播平台、技术支撑体系和节能咨询服务市场尚未形成,节能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对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业缺乏规范有序的管理和必要的支持。

5、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力度薄弱

自主创新能力弱,资金投入不足,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进展缓慢,同时由于缺乏鼓励节能技术推广的政策和机制,多数企业融资困难,节能技术推广应用难。

6、节能工作监管不强

节能监测和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滞后,监测装备落后,人才短缺,信息缺乏,工作经费不足,整体实力不强,监测(检测)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难以适应当前节能工作的需要。

7、技术改造及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

由于企业融资渠道少,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全省节能技术改造及节能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不能为工业节能提供有力的支撑。

8、对社会公众缺乏持续性的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机制

目前,节能培训还仅停留于对企业节能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建设节能型社会,需要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还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缺乏系统、持续长效的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的机制。

(四) “十二五”工业节能面临的形式和任务

1、能源需求预测

按全省GDP年均增长速度平均11%~13%、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增长11%~13%的水平,到2015年,能源需求预测如下表:(2015)年不同经济增长速度下能源需求预测表

GDP预期值项目GDP预期年均增长率11% GDP预期年均增长率12% GDP预期年均增长率1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65 0.68 0.7能源需求量(万吨标准煤) 16747 17515 18310能源消费年均预计增长率(%) 7.2 8.2 9.1单位GDP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0.971节能量(万吨标准煤) 2602 2676 2753“十一五”期间节能率18%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 12% 13%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1.1856工业能源消费量(万吨标准煤) 7989 8356 8745工业节能量(万吨标准煤) 1432 1473 1515

2、工业节能任务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省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20%左右,规模以上万元工业企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35:55。

黑龙江省到2015年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年均下降5%,工业节能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将使能源资源支撑、运输供给和环境约束的矛盾更加突出,也给节能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了保持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利用体系,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优质能源比例,限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工业节能技术进步和创新,构建工业节能技术支撑体系和信息传播平台,推进工业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强化能源终端需求管理,采取重大举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产方式;完善节能法规建设,尽快实施严格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全面贯彻国家工业节能各项标准,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形成全省的工业节能标准体系;加强政策激励和规划引导,建立工业节能长效促进机制;继续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制止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能源的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坚持节能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相结合,强化节能监管和考核,健全能源计量和统计体系,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以节能技术改造带动节能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能源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节约型的工业生产方式,以节能促发展、促转型,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企业为主与政府推动相结合,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转变为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主动节能。

2、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节能改造为市场,推动节能产业发展,已发展高端的节能产品推动节能改造上水平、上层次。

3、坚持节能降耗与淘汰落后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水平,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4、坚持以信息技术促进管理与技改相结合,实现管控一体化,逐步推进“两化融合”。

5、坚持节能与发展相结合,在确保工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推动工业节能降耗,实现“双赢”。

6、坚持大项目推进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抓好重点节能项目建设为牵引,不断推动工业领域整体节能降耗。

三、节能目标

(一)目标体系

进一步加强对工业节能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通过加快工业节能的体制机制和法规建设、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推进工业节能科技进步、强化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完善有利于工业节能的财税价格政策,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节能法规标准体系、先进的技术服务体系、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和有效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工业企业实现节能目标。

(二)宏观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20%,年均下降5%,全省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工业节能法规、政策支持、监督管理和目标责任四大体系,并且建立起市场需要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工业产品能耗指标等途径,实现约6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通过结构调整、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及强化能源管理等手段,实现约7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全省“十二五”期间工业实现14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

(三)主要产品(工作量)节能指标

1、高耗能产品能耗指标

到2015年高耗能产品能耗指标达到限额标准要求,部分产品单耗达到先进指标。

高耗能产品能耗指标见附表一。

2、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效率

到2015年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体见附表二。

3、工业节能改造项目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工业节能改造和节能产业化项目实现节能量500万吨标准煤,具体见附表三。

四、实施重点节能技术与重点工程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